1/2
持币还是持股?56%私募机构选择持股过节
第一财经2022-04-29 13:42:29

投资者每每过节前都要经受一次灵魂拷问——持币过节还是持股过节?

五一假期即将来临,在上证指数还在3000点下方弱势徘徊之际,面对上述问题该如何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不同的持仓水平,代表着投资人对股市后市走势的看法。是风险充分释放,重仓入场;还是觉得没跌到位,暂且持币平稳过渡;亦或认为股市还会低位震荡一段时间。

至少从私募机构角度而言,56%的私募选择重仓持股过节,它们认为目前市场已进入左侧布局的良机。

56%的私募认为市场进入左侧布局良机

关于持股OR持币过节,私募排排网调查结果显示,56%的私募选择重仓持股,它们认为目前市场已进入左侧布局的良机,每一次下跌都是很好的长线介入机会。另有36%的私募选择中性仓位观望,它们认为虽然下跌空间有限,但短期上涨的动力也不足,中性仓位可以做到进可攻退可守。

数据来源:私募排排网

关于节前走势,私募排排网调查结果显示,46%私募认为会低位震荡,它们认为市场风险已经得到充分释放,在政策底已经非常明确的情况下,不具备再持续大跌的可能,但因为市场信心匮乏,加上受假期不确定性因素影响,所以上涨条件还需要酝酿。

数据来源:私募排排网

关于接下来看好哪个主线,私募排排网调查结果显示,私募的分歧较为明显,38%的私募看好低估值、中大市值的稳增长主线,33%的私募看好近期跌势更重的中小市值个股及成长风格,另有29%的私募看好以大消费龙头为代表的白马股。

短期市场无明显的利多,同时潜在利空因素不少。目前沪指估值已处于历史底部区间,下跌空间有限,中性仓位的持股将有更好的持仓体验和选择余地,可以逢低加仓,若市场反弹也能跟上市场节奏。

在市场探底过程中,风险偏好将会明显降低,小市值及成长股在弱市中仍是资金抛弃的重点方向。对于消费白马股,短期基本面不会改善,可以预计大多消费股中报业绩会比较难看,短期抄底白马股并不划算。目前更看好稳增长方向,估值低更抗跌;同时,为实现全年的经济增长目标,地产与基建刺激力度预计将会加码,炒稳增长政策预期更有可能成为资金青睐的方向。

优美利投资总经理贺金龙表示,从中长期来看,机会大于风险,市场风险偏好的提升需要外围市场利空因素落地,基本面和政策信号具备高度确定性后会愈发凸显。

保持中性仓位应对震荡行情是比较合理的选择,一方面在市场磨底的过程中,扰动市场因素犹存,中性仓位利于投资者做仓位轮动,另一方面短期调整尾声,中性仓位更有利于应对政策性出台和经济指标确定性落地或将反弹的行情。

建泓时代投资总监赵媛媛表示,短期内暂时维持市场低位震荡的判断,建议五一持币过节,或用期权形式保护股票多头头寸。

百亿私募纷纷大手笔自购

而近期多笔大额自购,同样显示出私募基金对于后市的看好。

石锋资产在4月22日晚间发布《关于自有资金认申购公司基金产品的公告》,表示2021年9月市场调整至今,公司、员工及股东合计认申购公司旗下基金产品已达1.08亿元。公司及公司股东未来还会继续增持公司旗下的产品。

私募排排网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4月22日,今年以来已有16家私募宣布自购,自购金额达25.85亿元,其中百亿私募有12家,包括永安国富、汉和资本、灵均投资、宁波幻方量化、凯丰投资等,是参与自购的主力军,百亿私募自购金额达24.58亿元。

以凯丰投资为例,其在4月14日发布公告称,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稳健发展的信心、与投资人利益一致的诚心以及践行长期主义价值观的决心,历年来凯丰投资将流动资金全额投入到公司旗下相关产品。截至2022年4月13日,公司自有资金持有旗下产品共计76066.52万份。据知情人士透露,凯丰投资自购金额接近10亿元。

永安国富也公布了自购进度。截至2022年4月11日,公司已完成1亿元自有资金申购公司基金产品的相关工作。上述申购的基金产品份额,公司自申购之日起持有期限将不少于一年。

相聚资本虽未披露自购金额,但公司总经理梁辉曾在4月初透露,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发展的信心,以及对自身投资管理能力的充分信心,满仓购买了自己的产品。

虽然百亿私募是参与自购的主力,但是中小规模私募也是积极参与自购。在规模10亿以下的私募中,就有久阳润泉资本参与自购。

久阳润泉资本表示,本着与广大投资者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久阳润泉的基金经理、高管以及同仁们已先后申购公司旗下管理基金2251万元,且长期持有。公司看好中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前景,下跌是最大的考验,忍耐是获取超额收益的前提,忽略短期波动,而做长期正确的事情,坚信长期价值投资是分享资本市场价值的合理方式。作为一家股票策略私募,久阳润泉今年以来收益-0.22%,业绩表现远超大盘。

除此之外,谢诺辰阳、磐耀资产、弘尚资产等私募也纷纷加入自购大军。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作者:徐宇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