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一季度净利“零增长”,大族激光被外资斩仓720万股 | 公司观察
第一财经2022-04-21 16:15:13

上市公司一季度业绩密集公布,这犹如“盲盒”一般,引发了投资者的担忧,一旦不如预期就无可避免遭遇大跌。

大族激光(002008.SZ)就是如此。4月21日,净利润几乎零增长的一季报披露后,大族激光尾盘一度跌停,收盘时跌9.86%,报收29.71元。

一季度业绩之外,大族激光经营现金流的不理想,加上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等业务扩张也可能放缓,引发了市场担忧,并遭到主要外资股东的大手笔减持。

一季度净利润近乎0增长

4月20日晚间,大族激光发布2022年一季报,实现营业收入33.94亿元,同比增长8.2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32亿元,同比增长0.67%,每股收益为0.32元。

除了利润增速大幅放缓以外,更让人担忧的是,该公司一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为—6.86亿元,而去年同期为净流入2106万元。大族激光解释称,经营净现金流同比波动幅度较大,原因是报告期内销售收款减少,二支付人员薪酬、税费等经营性付款较多。

财报显示,今年一季度,大族激光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同比下滑近15%,为27.94亿元,明显低于同期营业收入超过8%的增长。

东吴证券分析师周尔双认为,大族激光一季度销售净利率为10.55%,同比下降0.36个百分点;扣非销售净利率为9.53%,同比下降0.14个百分点,盈利能力略有下降。一季度业绩低于市场预期,主要是3月底深圳疫情影响,部分收入确认有所延后,预计影响收入约5亿元。

在周尔双看来,在具体业务上,大族激光的PCB(印制电路板)设备方面,下游需求依旧旺盛,高附加值产品放量,大族数控(301200.SZ)2022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9.25亿元,同比增长33%,实现较快增长,是大族激光收入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新能源设备方面,下游客户大规模扩产,预计2021年大族激光签单超过30亿元,在疫情影响收入确认背景下,相关收入仍大幅增长。消费电子设备方面,2022年为行业小年,叠加俄乌冲突等影响,客户资本开支趋于谨慎,预计收入同比出现一定下滑。

大族数控于2022年2月28日在创业板上市,大族激光持有该公司3.56亿股,持股比例为84.73%,仍为控股股东,对其具有控制权,合并其财务报表。

值得注意是的,随着业绩增长放缓,外资股东已经开始"撤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加拿大年金计划投资委员会减持大族激光720.55万股,3月底依然持有1610.82万股,持股比例为1.53%,位列第六大股东。

新能源汽车业务能否维持扩张?

相较于2021年,大族激光一季度的业绩增速,确实不尽人意。

年报数据显示,2021年,大族激光营业收入163.32亿元,营业利润22.61亿元,净利润19.95亿元,扣非净利润17.1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6.76%、118.64%、103.74%、154.68%。

虽然业绩快速增长,但该公司2021年的经营净现金流,却大幅下降,同比大跌30.67%到至3.12亿元。

对此,大族激光解释称,经营现金流波动较大,是因为报告期内营销规模扩大,采购及各项经营付款相对增多所致;经营净现金流13.12亿元,同公司净利润相比减少7.68亿元,主要因为存货较期初增加13.94亿元,经营性应收款较期初增加26.40亿元,经营性应付款较期初增加24.42亿元。

近期,大族激光主要客户之一宁德时代(300750.SZ)一度跌破400元,过去半年时间内新能源汽车板块出现明显回调,部分市场人士担忧,经历了2021年的高增长后,新能源汽车增速将会大幅放缓。

2021年,大族激光动力电池行业专用设备实现营业收入19.82亿元,同比大幅增长631.51%。主要产品包括电芯、模组、PACK的激光焊接设备、激光极耳切割设备、电芯烘烤设备及相关自动化设备等,在所处工艺段,已经具备整线交付能力。公司与宁德时代、中创新航(原中航锂电)、亿纬锂能、蜂巢能源等行业主流客户保持良好合作关系。为了应对行业快速增长的设备需求,该公司相继在四川宜宾、江苏张家港、湖北荆门等地布局新的生产基地,进一步扩充产能,并相应扩充生产研发人员。通过推行集中化采购和标准生产等多种方式,提升业务盈利能力,相较上一年度,公司动力电池行业专用设备业务实现扭亏为盈。

民生证券策略分析师牟一凌认为,部分新兴产品的渗透率达到一定程度后,宏观变量下行对其存量部分的影响更大,以新能源车为例,汽车销量与居民收入等宏观变量相关,当下新能源车的渗透率已经超过20%,渗透率即使继续快速提升,存量部分受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也会更大。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作者:李隽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