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陕西考古博物馆4月28日试行开放 线上预约订票
中国网2022-04-20 14:02:00

中国网4月20日讯 近日,全国首座考古学科专题博物馆——陕西考古博物馆建成,将于4月28日对公众试行开放。

陕西考古博物馆是集考古发掘、科学研究、文物保护、教育展示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考古研究机构;是以考古学学科发展为主线,以考古发掘现场出土的遗迹遗物为展示对象,向公众展示考古调查、勘探、发掘与现场保护、实验室修复、文物考古学研究及反映考古学科发展史的博物馆;是依托陕西近100年来的考古发掘研究成果及其20余万件出土文物,全面揭示考古工作“探索未知,揭示本源”的重大意义,详细讲述人类发展史、文化发展史、文明发展史,体现不同历史阶段考古工作理念、技术、方法发展演进的专题博物馆。

该馆位于西安市长安区郭杜街道周家庄村南,总用地面积250亩、总建筑面积36000余平方米。博物馆与考古研究中心、科技保护中心、综合管理中心和公众考古中心共同构建起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的“一馆四中心”。博物馆主体建筑10700余平方米,室内展陈面积5800平方米,室外展陈10000平方米。展厅共有三层,展出文物4218组5215件。常设展览以“考古圣地 华章陕西”为主题,分为“考古历程”“文化谱系”“考古发现”“文保科技”四个篇章。室外有田野考古主题展示区、历代砖砌展示区、陶瓷石刻文物展示区等。

考古历程篇以大量实物和图片资料展示陕西考古的诞生、发展和成熟历程,分为三个单元。第一单元《金石稽古 证经崇礼》,讲述中国考古学在滥觞时期——金石学阶段的积淀过程;第二单元《科学考古 兴史救国》,在展示中国考古学诞生的基础上,着重讲述陕西考古的开端——斗鸡台考古,以及因此而成熟的中国考古类型学;第三单元《顺应时运 考古扬帆》,以考古项目为依托系统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陕西考古的发展历程。涵盖了半坡遗址、周原遗址、秦陵兵马俑、法门寺、耀州窑等重要遗址的发掘以及汉唐都城、帝陵等“大遗址”考古工作新理念和新方法的介绍。

“文化谱系篇”以时间为序分五个单元,展示了陕西境内的考古学文化谱系。第一单元“旧石器时代”,着重讲述现代人的起源以及古人类的交流与迁徙;第二、三、四单元“新石器时代”“夏商时期”“先周文化”,介绍了在陕西境内此消彼长的各种文化类型,包括分布范围、文化特征和代表性遗址,同时穿插动物考古、植物考古、体质人类学等分支介绍;第五单元“周原遗址”,全面总结了60余年来周原遗址的考古收获,并将整体搬迁后的贺家车马坑搬入展厅。

“考古发现篇”分三个单元,主要介绍陕西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重点考古项目。第一单元“探源文明 构建先史”,重点展示杨官寨、芦山峁、石峁三个都邑遗址;第二单元“寻踪帝国 盛世再现”,介绍陕西境内极具代表性的秦、汉、唐遗存;第三单元“追迹古都 陶冶风雅”,主要展示以耀州窑址、吕氏家族墓等委代表的宋代之后的陕西考古发现。

“文物保护篇”在总体介绍文物保护工作后,展示了对陶瓷器、青铜器、复杂遗存、壁画、纺织品和漆器等的修复、保护与研究,重点展示了新技术、新手段、新材料在不同质地文物保护中的运用,向公众展示了文物工作修复者“巧手良医”的责任和担当。

攻略指南:

陕西考古博物馆将于2022年4月28日(星期四)至7月31日(星期日)对外试行开放。

一、开放时间

09:00~17:00,16:00停止检票,每周三(法定节假日除外)闭馆,请观众合理规划参观行程。

二、订票方式

1、 预约通道:陕西考古博物馆实行线上实名预约订票。请观众通过本馆官方微信公众号“考古陕西”提前5天(含当日)进行门票预约。

试运行期间,公众号将在每天上午9:00、下午14:00分批次自动放票,每个时间段放750张。一个微信号最多可预约5张门票,请观众按需预约。本馆暂不接待线下订票。

2、 门票价格:试运行期间门票免费。

3、 预约人数:试运行期间限额参观1500人/日,请观众按需预约。

4、 请凭预约成功凭证及有效身份证件在游客中心领取纸质门票后,进入馆区参观。

三、服务设施

1、 讲解接待服务:请在本馆大厅入口内西侧咨询讲解服务。

2、 行李寄存:行李寄存处在本馆大厅入口内西侧。

3、 停车场:停车场位于本馆正门西侧,可容纳211辆小型轿车及20辆大巴车。

4、 残疾人通道:本馆在参观区设置了残疾人通道。

四、疫情防控措施

1、 请观众持陕西一码通(绿码)、通信大数据行程卡(绿色)、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和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并测温后进入本馆。本馆不接待高、中风险地区及所在城市(含14天内旅居史)的观众。

2、 为继续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保障人员安全,所有观众进入馆区必须佩戴口罩,不扎堆、不聚集,保持一米间隔距离,请观众配合现场工作人员的引导和管理。

五、温馨提示

1、 博物馆地址: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终南大道与文苑南路交汇处。

咨询电话:029-89251666(4月22日开通)

2、 乘车路线:

可乘坐地铁2号线至韦曲南站,换乘960路公交至周家庄站,向南800米;或换乘738路公交至文苑路南口站。

3、 试运行期间,馆内各项配套服务设施仍在提升改造中,茶歇区暂未开放,休息区数量不足,通讯及网络信号不稳定,敬请谅解。

4、 本馆南依终南山、东邻香积寺,生态环境优美,但位置较为偏远,交通、住宿、餐饮不便,请观众合理安排出行时间及方式。

(宋喜明)

作者:宋喜明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