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裕固族服饰 肃南草原上的一抹靓丽风情
中国甘肃网奔流新闻·兰州晨报2022-04-20 10:32:09

原标题:裕固族服饰 肃南草原上的一抹靓丽风情

裕固族是甘肃省特有的少数民族之一,裕固族服饰是裕固族生存环境、生产方式、经济和文化发展状况的生动写照。裕固族世代以畜牧业为主,形成了具有牧业民族特色的服饰文化;同时保存了部分古代先民的服饰特色,吸收了其他民族的部分服饰特点。至今保留纯手工制作,样式独特,其中裕固族女性佩戴的红缨帽、头面是裕固族服饰中最为出彩之处。2008年,裕固族服饰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

裕固族是甘肃省三个特有的少数民族之一(其他两个为东乡族、保安族),到现在总人口不到2万人,但就是这个人口稀少,深藏于大西北康乐草原与夏日塔拉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却拥有着悠久的历史、独特的文化,创造了弥足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

这一支聚居在肃南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历史上并不是土生土长生活在这里。追溯裕固族的历史,东迁是这个民族历史上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

裕固族,源出唐代游牧在鄂尔浑河流域的回鹘。9世纪中叶,回鹘中的一支迁至河西走廊一带,史称河西回鹘。后来,经历了河西走廊一系列的政权更迭,明朝为了便于统治,将关外诸卫迁入关内安置。裕固族这时也东迁入关,在肃州附近及甘州南山地区定居下来。正是因为这一次东迁,成就了现今的裕固族。在漫长而艰辛的东迁途中,裕固族儿女不断地汲取优秀的文化与自身悠久的历史相结合,造就了现今裕固族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最为闪亮的就是裕固族服饰,而飘扬的红缨帽就是裕固族独有的代表性文化符号和意象。

“衣领高、帽有缨”,这是裕固族服饰最大的特点。红缨飘扬的帽子是裕固族女性的帽子,也是裕固族民族特征最为鲜明的代表。白色毛毡或芨芨草制成的帽坯,上面缀满一圈鲜红的缨穗,风吹或者转动头部,舞动的红缨穗便成了草原上最为靓丽的一抹风情。

2

同为红缨帽,却有尖顶和圆顶两种,那么这两种细节处不同的红缨帽又有什么说法吗?

如今的裕固族同胞,按居住地域笼统分为东西两部,因部落不同,有大圆顶或小尖顶等不同造型。一般来说,东部地区女性的帽子呈大圆顶,西部地区呈小尖顶。另一原因是东部地区地势相对较低,水源丰沛的草场,气候条件较好,服饰随着环境形成,圆顶的帽子更适合这种气候环境。

但是,不论是小尖顶还是大圆顶,裕固族都有戴帽子的习俗。而这一习俗的来源,还与裕固族历史中的一位女英雄有关。

《萨娜玛珂》是裕固族著名叙事诗,主要是歌颂和缅怀裕固族历史上的一位女英雄萨娜玛珂,传说她是裕固族部落首领的妻子,在一次民族存亡的危急关头,她勇敢地率领全部落的男女青年浴血奋战打败了外敌,但自己英勇牺牲了。为了纪念她,人们在帽尖上冠以红缨,在腰腹间扎红腰带表示萨娜玛珂的满腔热血抛洒在故乡的土地上。一直到现在,裕固族儿女都保留着这一习俗,红缨帽意象的广为传播便成了裕固族特有的符号象征。

3

除了红缨帽,裕固族服饰的另一项招牌就是女性的“头面”,裕固语称之为“凯拜什”,是一种工艺精美、价值较贵的手工艺品。裕固族的人身高有多高,长袍就有多长,头面也几乎有多长。

头面,现在多为胸前两片后背一片。用银子打造或用布料制成,上面缀满了珊瑚、珍珠、玛瑙、松石、贝壳等各色珠宝。在以前,头面就是头饰,是和裕固族女性的长发一起,盘在头顶,起到盘住头发、装饰和身份象征的作用。盘在头顶,便于劳作;每当有重大的节日,便从发间取下,挂于前胸后背,既是装饰也代表身份。

以游牧为主的裕固族同胞,往往将家中的财物折换成珠宝做成头面随身携带。每一户人家都从女儿幼时开始,一颗珊瑚、一粒珍珠地积攒,待女儿出嫁,家中的祖母或是母亲,便将这些珠宝做成头面穿戴在女儿身上。

手艺好的服饰制作艺人,周围的邻里会请他们制作衣服,甚至条件好的家族会提供食宿专供手艺人为家族制衣。裕固族服饰喜用红、蓝、黑、白、绿等对比强烈的色彩,身穿高领偏襟长袍,束彩色腰带,袖口、下摆口、侧衩口镶多色花边,足穿高腰子翘头皮鞋或花边布鞋。

每一寸布料的得来,每一件传统服饰的制作,都全部由手工完成。刺绣,是重中之重。草原民族粗犷豪放,刺绣婉约细腻。原本是南北方不同的工艺,却在裕固族的传统服饰上得到了完美融合。

触摸这些华美的服饰,这一刻,它们已不再是普通的衣物,而是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祖先深沉之爱的民族记忆。

奔流新闻·兰州晨报记者 刘小雷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