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崔健唤起集体记忆,怀念没有疫情的诗与远方
北京号2022-04-19 19:45:00

近段时间国内奥密克戎病毒的新一轮爆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物质困难与精神压力,许多城市的文娱产业又一次暂停。前几天微博词条“疫情过后我们去看演唱会吧”“疫情过后一起去听音乐节”“你有多久没有看过现场演唱会了”冲上热搜榜,表现了人们对没有疫情下“诗与远方”的极大想念。

在4月15日的前几天,我的朋友圈、群组里被一张海报刷屏,海报中间写着几个大字“继续撒点野”,这是崔健的首场微信视频号线上演唱会的海报。无聊烦闷的我也像大多数人一样蹲守在手机前,想要跟着崔健“撒野”一下。

崔健是上世纪90年代摇滚音乐的一面旗帜,更是那一代年轻人的青春记忆。对其他年轻的音乐人而言,崔健是一个引领者,他不仅为他们带来了新的音乐形式,也把音乐的精神传承给他们,帮助这些音乐人在不断变化的生活中坚持自我、塑造自我。

表演在21时正式开始,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与平时不一样的舞台,它非常简单,只有几个台阶和三面LED屏组成,屏幕上显示着黄土坡与旧房子、砖块台阶,没有令人炫目的声光电,并且变得更窄小了。一束光打来,衣着朴实的崔健戴着他标志性的五角星帽子开始了演唱。他用简单朴素的自身形象、真诚清醒的处世态度、积极的音乐内涵连结着普罗大众的情感。

这场演唱会的曲目有经典老歌,也有新作。《快让我在雪地上撒点野》《假行僧》《花房姑娘》《不是我不明白》等经典曲目轮番上演,每到熟悉的歌曲时弹幕中就会迎来一阵阵欢呼。

让我印象深刻的有几支曲子。崔健邀请年轻摇滚音乐人梁博作为嘉宾联合演唱的《光冻》让人在禁锢之中看到希望的挣扎。中西合璧的《快让我在雪地上撒点野》在以前的时代就具有着前卫的曲风与思想的解放,在现在依旧敲击着人们的麻木,唤醒着人们的灵魂。《三滴血&外面的妞》中秦腔一出,就奠定了这首作品呼唤希冀的哀歌基调。当时弹幕中和微博上也有非常多的观众感叹:“西北太是摇滚的土壤!”“秦腔和摇滚结合得太好了!”“爆炸!想哭!”

当晚崔健的音乐表演中对很多歌曲都做了创新,融合了爵士、布鲁斯、摇滚、电音合成器、三弦、秦腔,甚至在《飞了》中还体会到了一把和说唱挨边儿的摇滚,带给了我无限惊喜。

直播过程中,观看人数一度达到4500万(不完整统计)、1亿+的点赞量,许多人的朋友圈不断被刷屏,微博上也建立了“崔健线上演唱会”的讨论区,观众在直播弹幕中进行了长达几个小时的热烈互动,甚至在第二天微博讨论区还是充满了观众的热情留言,侧面反映了崔健首场线上直播演唱会的极大成功。

在这场疫情时期的演唱会中,崔健给人以情怀,也给人以力量。他的音乐使70后观众再一次刻画时代记忆与青春梦想,为80后观众带来继续面对生活的精神力量,同时让90后的观众有机会感受老炮儿摇滚的魅力,建构了新的一代人的集体记忆。崔健用简单的舞台、朴素的打扮、充满张力的音乐聚集了4500万为之沸腾的在线观众,给人们打造了一个宣泄压力、享受音乐的虚拟空间。共时的表演空间在这一刻将所有人凝聚在一起,成为一个承载着情感认同的乌托邦。

这场线上演唱会的互动方式与传统的演唱会不一样,观众可以看到崔健及团队的身影,也可以听到音乐。但表演的人却无法听到往常的欢呼呐喊,也无法看到观众。前期采访中崔健团队就被问到这个问题:没有了观众,对你们会有什么影响?他们作出了这样的回答:“没有观众确实会不一样,可能我会更专心吧。”他们只能通过直播弹幕中不断翻滚的文字即时地感受到观众的热情与“呐喊”。

无论如何,通过科技手段,虚拟的网络空间还是提供给观众一场线上狂欢,建立了一个“摇滚飞地”。这场演唱会在音乐上的纯粹也帮助它得到了观众更真切的支持,崔健本着用音乐抚慰人心的目的,给疫情中的人们加油打气。他用摇滚乐的律动、愤怒、直白撼动了人们需要释放的心和大脑,用音乐引导人们抒发现在的困苦心情,并从苦难中看到希望,看到坚持,从而更好地面对之后的生活。

崔健用音乐在网络媒介上建构了一个社区空间,天南地北的观众随之奔赴而来,双向的认同使得表演者和所有观众凝结成一个想象的共同体。这个非实体的空间不仅跨越了地域的边界,具有团结社会、鼓舞人心的正向意义;而且跨越了时间,在同一刻连结了不同地区、不同时代的观众群体,开启了新的集体记忆,注入新的时代精神。

李旭坤/文

作者:李旭坤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