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4600万人线上看崔健,音乐成视频号“破圈”路径
北京日报客户端2022-04-18 10:02:00

小小的手机屏,也能让观众热血沸腾。4月15日晚9点,崔健首场视频号线上演唱会“继续撒点野”正式开唱。演出开始前,就已有超过50万人预约。整场直播共吸引超过4600万人观看,点赞量超过1.2亿,刷新视频号直播演唱会的观看纪录。

这是视频号首场商业化演唱会,显示出依附微信生态的视频号正试图在短视频和直播领域分一杯羹。

视频号直播首现赞助商

60岁的崔健依然戴着那顶印有红色五星的帽子,唱着那首熟悉的《花房姑娘》,身后是北汽蓝谷旗下高端新能源车型极狐汽车。

演唱会上,不少歌迷重温了摇滚情怀,纷纷在朋友圈转发直播链接并评论:“真材实料!听了他三十年,崔健,还是那个崔健。”“开嗓就能让人沸腾!崔健,依然年少!”“他永远都是我心中那个摇滚界的狮子王。”

比起以往的视频号音乐会,这次线上演唱会有了一个重大变化——首次出现了赞助商,“极狐汽车”的广告多次出现。此外,在演唱会的舞台下方,该赞助商的灯牌十分醒目,出镜更加频繁。

除了直接冠名,记者注意到,微信视频号在商业化上有了更多探索。演唱会上,用户可付费购买微信豆,转换为礼物打赏。安卓端10个微信豆售价1元,苹果端7个微信豆售价1元,1个微信豆可赠送“一辆极狐汽车”或“一顶星光闪闪帽子”,10个微信豆可赠送一个“ROCK”。据记者观察,直播中用户打赏不断,有观众表示生平第一次直播打赏献给了崔健,并晒出了各种打赏截图。

线上演唱会走向常态化

近来,微信视频号对线上演唱会愈发重视,并大力投入。2021年12月17日,视频号迎来线上演唱会首场“破圈”。出道23年的西城男孩在视频号上直播演唱会,累计观看人数超2700万,最高同时在线人数达150万。

找到“流量密码”后,微信视频号继续高歌猛进举办线上演唱会。2021年12月31日的五月天跨年演唱会,收获超1400万人观看。不久前,张国荣《热·情》演唱会高清修复版上线微信视频号,两个小时观众突破千万,让人看到了视频号一条更为清晰的“破圈”路径——视频号与腾讯音乐和微信产品相结合。

“当前的用户尤其是Z世代的年轻人,对于演唱会现场的热情正在降低,在线渠道对于年轻人来说接受度更高。音乐可以成为视频号培养用户习惯的重要途径,线下活动在线举办也将成为大势所趋。”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盘和林表示。

疫情之下,线上演唱会也演变为一种旺盛的、常态化的线上娱乐消费需求,不断强化体验感。记者注意到,陈鸿宇、左小祖咒、五条人、落日飞车、水木年华等音乐人相继在视频号平台开展线上演唱会。

视频号背后强大的连接作用和触及社交关系的分享路径,也帮助线上演出实现了一个大跨越。艾媒咨询CEO张毅表示,微信的强社交属性,让视频号有形成病毒式链条传播的可能。业内人士也表示,在大多数平台,如音乐社区、短视频APP中,用户观看、分享线上演出,都是基于陌生网友的身份,但在视频号观看线上演出再分享出来时,连接的大多是真实的好友。这种关系使得线上演唱会形成了“涟漪”效应,一圈一圈传播出去,越推越远。

短视频流量战加码

相比其他短视频平台的高歌猛进,微信视频号可谓低调沉稳,但凭借微信的强大生态能力,视频号仍获得了快速增长。据视灯研究院发布的《2021年视频号发展白皮书》,2021年视频号日活跃用户超过5亿,同比增长79%,2022年有望达到6亿。

崔健线上演唱会的成功,再次让视频号“破圈”,但也暴露出流量争夺战中的路径依赖。此前,刘德华入驻抖音,快手签下周杰伦,韩寒入驻西瓜视频,B站更是重金请来理查德·克莱德曼、小林未郁、维塔斯等外国艺人。从视频号接二连三举办明星演唱会来看,短视频平台的“抢人大战”依旧。

“随着我们丰富微信视频号的内容多样性及提升产品体验,视频号的人均使用时长及总视频播放量同比增长了一倍以上。”腾讯财报表示,尽管视频号目前的重点在于提升用户参与度,但也会提供重要的商业化机会,包括短视频流广告、直播打赏及直播电商。近日,视频号打通小程序,也补齐了视频号的商业变现短板。

在盘和林看来,微信和快手、抖音在定位和具体受众上各不相同,但竞争最关键的还是内容的核心价值,“即使线上演唱会成为吸引用户的重要入口,视频号还是要谋求自己独特的内容体系,不然最终会陷入重叠竞争。”

图片来源:视频号、视灯研究院

作者:袁璐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