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岁时草木记⑩丨知道“开到荼蘼花事了”,但你知道荼蘼是什么花吗?
封面新闻2022-04-17 20:35:18

封面新闻记者 刘可欣

提到荼蘼,人人都知道“开到荼蘼花事了”,可是仔细想想,我们并不清楚荼蘼到底是什么样的花。

“开到荼蘼花事了”并不是一句俗语,而是来自宋代诗人王淇的《春暮游小园》:“一从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开到荼蘼花事了,丝丝天棘出莓墙。”在诗中,王淇写了三种花,一是梅花,二是海棠,三是荼蘼,从初春写到仲春,再到暮春。荼蘼盛开时,就快到春日百花谢幕的时候。作为二十四花信“压轴”出场的花,荼蘼得到的关注,远远超过作为二十四花信之尾的楝花。“肌肤冰雪熏沉水,百草千花莫比芳”,黄庭坚诗中的荼蘼,其香气和姿态胜过百草千花。而诗人晁补之的“夭红琐碎竞春娇,后出何妨便夺标”,则实实在在地称赞荼蘼花为万花之冠。

可就是这样一种被盛赞的植物,却遗失在了历史中:人们并不能百分之百地确定,荼蘼究竟是哪一种植物。翻看《中国植物志》,在上面能找到两种关于荼蘼的解释。一是指的重瓣空心泡,二是指香水月季。而关于普遍认为荼蘼是悬钩子蔷薇的说法,《中国植物志》则引用了成书于清朝、由陈淏子所著园艺学专著《花镜》中的记载,予以了否认。

《花镜》中提到,荼蘼,有着佛见笑、独步青、百宜枝、雪梅墩等多个名字。蔓生,灌生,青茎多刺,绿叶青条,须承之以架则繁。花有三种:大朵干瓣,色白而香,每一颖著三叶如品字。青跗红萼及大放,则纯白。有密色者,不及黄蔷薇,枝梗多刺而香。又有红者,俗呼番荼蘼,亦不香。树木分类学家陈嵘在《中国树木分类学》中指出,这种记载在《花镜》中的植物并不像是悬钩子蔷薇,更像是香水月季。《中国植物志》则沿用该种观点,在悬钩子蔷薇的介绍中,不采用“荼蘼”的名字。

香水月季的花期为6月至9月,重瓣空心泡的开放时间为6月至7月,显然与暮春开放的荼蘼并不那么相符。况且在欧阳修的笔下,荼蘼在清明时节,就已经是“散天香”的状态了,哪能拖到已是初夏的6月呢?

关于荼蘼究竟是何种植物,封面新闻记者请教了植物科普作家阿蒙。他告诉记者,现在我们说荼蘼,应该指的是大花白木香这种植物。因为大花白木香现在很少见到,因此重瓣空心泡才被人们误认为是荼蘼。

依据记者的查证,大花白木香倒是很符合古籍中记载的荼蘼的模样。大花白木香是攀援灌木,花梗有着稀疏的皮刺。它的小叶片有3片,像极了古籍中记载的“三叶如品字”。最重要的是大花白木香的花在4至5月开放,白色重瓣,清香,与古人描述中的暮春开放、“不用忙摧银烛上,酴醾如雪照黄昏”“微风过处有清香,知是荼蘼隔短墙”等特征均相符。

但不论荼蘼究竟是哪一种植物,它作为即将奏响春季终曲的植物,承载的是花期终了的悲哀与无奈。因此,荼蘼也常用来比喻易逝的韶华。“开到荼蘼花事了”,终究还是为这种植物蒙上了一层遗憾与悲伤。

在《红楼梦》第63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的情节中,与宝玉要好的丫鬟们凑了钱,要给宝玉庆生。结果庆生宴不到一半,众人又请来了黛玉、宝钗、宝琴等人占花名儿。席间,宝钗、探春、李纨、湘云、麝月、香菱、黛玉、袭人八人各掣一花,都与各自的性格与命运相关。宝玉房里的丫鬟麝月,掣得的便是“荼蘼花”一签,上头题着“韶华盛极”,还写着“开到荼蘼花事了”,注云“在席各饮三杯送春”。麝月不懂,向宝玉发问这是什么。宝玉作何反应呢?宝玉愁眉忙将签藏了说:“咱们且喝酒。”

宝玉必定是看懂了这荼蘼花开后,百花凋残的悲凉,这才以喝酒岔开话题。无论是“花事了”还是“送春”,都预示着悲剧的收尾。“韶华盛极”的背后,是盛极必衰,是千红一窟(谐音“哭”),万艳同杯(谐音“悲”)。脂砚斋的批注透露,荼蘼花作为“花事了”前最后开放的花朵,也寓意着贾家落败后,麝月是留在宝玉身边唯一的丫鬟。

“荼蘼不争春,寂寞开最晚。”没有谁能忽略荼蘼的美,连苏轼也对荼蘼寄予特别的情感,以表露崇尚淡泊的志向。或许就像“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荼蘼”。如果不能确定荼蘼到底是哪种植物,不如留给自己一些遐想的空间,毕竟对于荼蘼这种植物来说,它在文化含义上的独特,没有哪种花能够替代。审美与想象,才是人们从荼蘼身上得到的,最珍贵的体验。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