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
上海高速道口凌晨两点还堵车?他们道出的原因让人泪目
东方网2022-04-10 17:55:54

东方网记者柏可林、周伟斌4月10日报道:S26沪常省界道口,回来一步是上海青浦,出去一步是江苏昆山。搁在往日,进出上海的集卡穿梭,道口总被隆隆声响包围,现在却安静了许多。

这几天上海室外温度近30度,站在道口风吹日晒,上海城投高速运营管理中心第三分中心的工作人员防护服里的衣服被汗水浸湿,脸上也汗津津,眼镜顺着鼻梁往下滑。目前受疫情影响,除居家健康监测的人员外,现有在岗收费员、养护人员、服务区管理人员都采取了驻站、驻点集中管理的模式,确保收费道口能保持开放、应急处置能及时到位、道路管控能按时实施。

用“生命探测仪”检查离沪车辆?并没有

城投高速运管中心第三分中心总工李伟告诉记者,高速运管第三分中心负责城投所管辖的G1503北环、同三、G15嘉金、S26沪常等4条高速公路和1条郊环隧道,共176公里,有31个收费站、336根收费车道以及1个省界道口。

接到全市分区域封控消息后,城投高速运管中心紧急集结,于3月27日晚22时20分组织各部门、管辖路段紧急召开视频会议,提前筹划围封协调相关工作。第三分中心接到通知后,立即落实具体实施,仅用2个半小时就完成了省界收费站和两座越黄浦江大桥的封控,以及完成黄浦江以南各个收费站上下匝道的封闭。

第三分中心共有11名工作人员,除4位同志受限于社区管控居家办公外,其余7位同志在黄浦江以南、以北和省界道口三个点位24小时在岗驻守。记者在他们的办公区和宿舍看到,有人床上挂着的还是冬衣。“三月底那阵子还有倒春寒,现在已经这么热了,大家也没有回过家,穿的仍是长袖。”李伟说。

办公室里的床铺

上海升温,工作人员擦拭额头上的汗水

近日社交网络传出高速道口用生命探测仪检查离沪车辆的视频,这是真的吗?记者在S26沪常省界道口眼见为实:工作人员的任务包括配合属地交警做好查验、开辟高速公路绿色通道、认真落实绿通车辆快速查验、免费放行等工作。离沪车辆驾驶员需要向交警出示“两码一核酸”,并没有所谓“生命探测仪扫描车厢”的动作。

配合属地交警做好来往车辆“两码一核酸”检查工作

凌晨两三点为何“堵车”?真相让人泪目

即便是在疫情防控期间,上海的交通大动脉也绝不能堵塞。高速公路通行流量虽然下降很多,但城市保供和集装箱港口运输的车流量依然不少。据城投高速运管中心第三分中心统计,仅G15沪翔收费站日流量就达到32000辆次,其中需要查验的鲜活农产品车辆就有600辆次(每小时约22辆车);省界收费站目前每日出沪车辆约7000辆,高峰小时流量约450辆。

这几天里,还发生了一个反常的现象:进城高速道口到了凌晨两三点就会“堵车”,这是什么原因?李伟道出了背后缘由:“进城的车辆有援沪医疗队,他们天不亮就集结出发,为了让上海市民尽快做好核酸筛查。还有给上海运送物资的货车,他们白天出发,披星戴月一路奔波。当把物资卸下后,货车车门上贴好封条,离开上海,驾驶员的辛苦可想而知。”也正因此,工作人员在查验完毕后,会向驾驶员挥挥手,表示感谢。

记者从上海城投公路获悉,高速运营管理中心担负着上海11条收费高速公路的运行管理工作,运营高速公路里程493.233公里,占全市收费高速总里程的72.25%。同时承担了东海大桥、外环隧道、复兴东路隧道、郊环隧道等重要交通设施的运行保障工作。

4月1日至4月6日,管内11条高速公路共协助运送防疫人员车辆1083辆、农产品和食品车辆1574辆、医疗物资车辆4201辆顺利抵沪,为上海抗疫物资供应、人力支持提供便捷。而为了保证洋山深水港唯一的陆上集疏运通道东海大桥能够畅通,城投高速运管中心及时启动“ETC车道全开,MTC车道一进一出”运营模式。3月28日5时至4月6日24时,东海大桥总流量为146635辆次,为洋山深水港的平稳有序运行奠定良好基础。

作者:柏可林
选稿:朱雯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