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半月谈:别墅、豪车、“童男女”……“花式祭品”迷人眼
半月谈2022-04-03 09:21:35

清明节前,多地迎来祭扫高峰,殡葬祭品热销。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尽管文明祭扫、绿色祭祀观念越来越被人们接受,但仍有商家利用烧纸祭奠的传统习俗,制出别墅、豪车、“童男女”等“花式祭品”。如何赋予清明传统文化更为健康的价值内涵,值得深思。

花式祭品:别墅豪车名酒名包“应有尽有”

清明临近,在一些路边摊点、杂货店铺、农村小卖部,“金元宝”、黄纸、“金砖”等纸质祭品开始销售,还有各种面值的冥币,甚至做成美元、英镑、玉皇通宝钱的样式。

在传统纸钱祭品之外,各种纸扎新祭品更是让人眼花缭乱。纸扎电饭煲、饮水机、冰箱、空调等“家具”祭品只是“入门”配置,笔记本电脑、保险柜、整体浴室等一应俱全,甚至小到洗漱用品、订书机、台灯,可谓涵盖了衣食住行各个方面。

一家墓园旁边的祭品摊前,摆放着一辆车长2米的纸扎“越野车”,立体造型十分抢眼。纸扎车上,轮胎、车窗、把手、天窗齐备,甚至驾驶座上还配有一名“司机”。看到有人停留驻足,摊主热情招呼:“全套168元,赠送驾驶证、行驶证,档次高、有面子。”

在五花八门的祭品市场上,不仅可以选择现代化生活装备,也可购置田园生活配置。鸡、鸭、鹅、鸽子组成的“家禽套装”、农用三轮车、多层四合院、大轿子等祭品,受到不少买家喜爱。

祭品中也不乏“奢侈消费品”。名包、名酒、名表、首饰……在这些纸扎外壳下,一些国际品牌的标志清晰醒目,而这些“傍名牌”的纸扎祭品,价格也水涨船高。

“得给家人买上车和房,这样才活得舒适”“除了钱,您还得让家人娱乐一下吧,买副麻将、智能手机‘烧’过去……”一些店还推出“私人订制”服务,称“只要你能想到的,我们都可手工制作”。

半月谈记者在一家电商平台搜索发现,一些商品名含有“童男女”关键词的纸扎祭品正在售卖,而一些纸扎“别墅”“四合院”,售价高达上千元,很多热门商品为“豪华套装”“祭拜祖先全套”。

“白色经济”火热,潜藏多种风险

“祭品多为纸制品,满足传统的烧纸祭拜习俗。这些商品制作门槛低,一些简单的印刷设备就能生产,生产成本也非常低廉。”一位殡葬行业从业人员介绍,因为利润高、耐储藏、不易腐烂,如果当年卖不完,还可以来年再卖。

成本低廉的祭品利润空间不小。商贩低价从批发商进货,进价仅几元的商品,可以卖到几十元甚至上百元,假钱“变”真钱,在清明旺季,部分商贩一周盈利就高达数万元。

半月谈记者致电河南一家供货厂商了解到,仅以“纸钱”为例,厂家按每吨黄纸4500元的价格卖出,销售商家拆装零卖,以2斤一捆就能分装打包成1000捆,每捆卖20元到30元,这个过程就能获得3到4倍的利润。

在祭祀用品市场,纸扎祭品一般都没有严格定价,黄纸是售价最低的,也是利润最薄的。像纸扎冰箱、洗衣机、豪车、麻将桌等大件祭祀用品,批发价从几元到十几元不等,但商家出售时一般可以10倍高价卖出。

“商家为了不断刺激市场购买欲,用越来越精细化的需求捆绑消费者。”长沙明阳山殡仪馆馆长李宁说,“很多商家会用言语给消费者传播‘烧祭品才能得到祖先的保佑、造福子孙’等迷信思想,让‘白色消费’现象愈演愈烈。”

不少祭品存在着违规生产、粗制滥造的现象,商家没有正规营业执照,也没有统一定价标准,导致“白色经济”花式翻新、层出不穷。

更令人忧心的是,在“白色经济”的背后,还潜藏着空气污染、火灾风险等问题,埋下了环境、安全隐患。

还清明节以“清明”,以绿色祭奠慎终追远

“祭祀的核心,是遵循传统公序良俗,表达对亲人先辈的悼念和追思。但‘花式祭品’折射的祭扫陋习,是对传统习俗的误读,更是对现代文明的亵渎。”湖南江永县文明办主任田丰明说。

田丰明介绍,近年来,各地大力提倡移风易俗。城区公墓内专门设有香纸燃烧炉,提倡鲜花祭奠、植树寄思、家庭追思等绿色低碳祭祀,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清明祭扫乱象减少。“但在一些地区,尤其是农村,由于墓地分散,要改变清明烧纸的祭奠方式,仍然存在很大难度。”

殡葬管理条例明确规定,禁止制造、销售封建迷信的丧葬用品。制造、销售封建迷信殡葬用品的,由民政部门会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予以没收,可以并处制造、销售金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同时,印刷业管理条例也明令禁止印刷含有反动、淫秽、迷信内容的出版物、包装装潢印刷品和其他印刷品。

李宁表示,对于流窜在墓园、殡仪馆边的无证无照殡葬用品摊位,民政部门一般是对其进行现场没收。但检查过后商贩又会“重操旧业”,要想斩断祭品的生产、销售渠道,还需公安、市场监管等相关部门进一步发挥职能。

“要改变传统祭扫风俗,需要提供群众能接受的替代方案。”李宁说,湖南各墓园、殡仪馆已经禁止销售烟花鞭炮等祭祀用品,同时,墓区内禁止焚烧和燃放冥币、香烛和烟花鞭炮等丧葬用品的行为。“我们还将提供更多可替代的文明祭祀服务,比如添土、上香、献花等,让老百姓易于接受。”

选稿:李婉怡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