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莆田鞋”集体商标注册成功,将打击假冒!
中新经纬2022-04-01 13:29:00

“莆田鞋”集体商标注册成功,将打击假冒!这根鞋带究竟什么含义?

福建莆田被誉为“中国鞋都”,鞋业是莆田一张闪亮的名片。目前,莆田鞋业产值已超千亿元。

日前,千亿产值的莆田鞋产业迎来利好消息。

据莆田广播电台微信公众号30日消息,“莆田鞋”集体商标已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成功注册。这是福建省首个鞋业集体商标,标志着莆田鞋业从“莆田制造”向“莆田创造”转变,有力促进莆田鞋产业加快转型升级。

“莆田鞋”商标被寄予厚望

经过向全社会公开征集,去年6月份,莆田市初步确定了“莆田鞋”集体商标的LOGO、名称,并向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申报注册。

LOGO以鞋带为构图创意,勾勒出莆田两字的拼音首字母“P”和“T”。图形“P”拔地而起、“T”向上延伸,既体现鞋的特征,也寓意着莆田鞋业转型升级的决心和信心。

该商标注册日期为2022年2月28日,有效期至2032年2月27日;核定使用商品/服务项目包括运动鞋、儿童运动鞋、休闲鞋、轻便胶鞋、足部防护安全鞋、旅游鞋、儿童旅游鞋、皮鞋等。

有关部门表示,接下来,将对不自创品牌又不申请无偿使用公用品牌“莆田鞋”而进行假冒名牌的一小部分小作坊,则予以坚决打击,以恢复莆田“鞋业之都”的荣耀。

鞋业是莆田市重要的支柱产业。目前,全市共有4000多家鞋企、50万名从业人员,产值超千亿元,年产鞋13亿多双,占全国产量的近十分之一。

莆田鞋产业规模和工艺水平在全国均名列前茅,然而,在市场上,莆田鞋毁誉参半。支持者称莆田鞋质量优良,价格便宜。也有不少人将莆田鞋与“造假”联系在一起。

据澎湃新闻报道,在2020年10月召开的第三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时任莆田市市长李建辉曾公开“自嘲”:“有一个尴尬的笑话,如果你的耐克鞋穿两年就坏了,是真的耐克,如果三年才穿坏,那就是莆田做的。”

莆田鞋业一直在打假

多年来,莆田一直在持续打假。2021年年初,莆田市市场监管局公布的商标侵权十大典型案例中,包括:

2017年12月,原莆田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执法人员对莆田市荔城区镇海街道某一小区经营场所进行检查,当场查获假冒耐克注册商标运动鞋107双、假冒阿迪达斯注册商标运动鞋12双,并从电脑中提取了发货单。

经查,吴某未经商标注册人授权,擅自通过微信等多种方式以260元至680元不等价格售卖鞋子,截至查获时吴某销售金额160多万元,已涉嫌违法犯罪。莆田市原工商行政管理局依法将此案移送公安部门。2019年10月,荔城区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吴某有期徒刑3年3个月,并处罚金81万元。

2019年5月,在荔城区胜利北街一地下室,莆田市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执法人员发现,当事人黄某在未依法取得营业执照的情况下,擅自在该地方开展经营活动,销售运动鞋。黄某现场承认其店内所售563双“adidas”商标运动鞋为假冒商品。

经查,黄某销售的“adidas”商标运动鞋涉嫌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其行为构成了商标侵权行为。莆田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法责令其停止侵权行为,没收侵权商品,处以罚款16万元。

2020年7月30日晚,在荔城区海峡银行路口,莆田市市场监管局与荔城区政府联合执法组进行检查,发现莆田市某物流有限公司员工黄某驾驶一辆轻型货车,运输标有“NIKE及图”“ADIDAS及图”“乔丹图形”“GUCCI”等注册商标的鞋包。

经查,当事人在明知所运输的货物为假冒产品的情况下,故意为其提供运输服务,帮助他人实施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莆田市市场监管局依法责令其停止侵权行为,没收侵权商品,并处罚款3万元。

尽管已努力多年,但显然,要撕掉标签并不容易。“莆田鞋”转正之路,任重而道远。

就在不久前,《莆田市“十四五”产业发展专项规划》提出,要打响“莆田好鞋”品牌,打造成为中国鞋业走向世界的特色窗口。“莆田鞋”商标也被寄予厚望。上述规划提出,着力打造“莆田鞋”集体商标,支持鞋业、工艺美术等行业龙头企业创建自主品牌,挖掘新业态、新模式,打造区域品牌生态圈。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