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
一探究竟!它们缘何入选“十大考古新发现”?
新华社2022-04-01 08:37:25

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31日在京揭晓,四川稻城皮洛遗址、河南南阳黄山遗址、湖南澧县鸡叫城遗址、山东滕州岗上遗址、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祭祀区、湖北云梦郑家湖墓地、陕西西安江村大墓、甘肃武威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群、新疆尉犁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安徽凤阳明中都遗址入选。

皮洛遗址发现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阿舍利技术遗存、郑家湖墓地出土目前所见年代最早的“中华第一长文觚”、首次对唐代烽燧遗址进行的主动性考古发掘……这10个项目,是经过初评、终评等环节,从全国32个参评考古项目中脱颖而出的。

它们为何重要?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皮洛遗址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县,平均海拔超过3750米。

在该遗址发现的手斧、薄刃斧等遗物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阿舍利技术遗存,也是目前东亚地区形态最典型、制作最精美、技术最成熟、组合最完备的阿舍利组合。

黄山遗址是一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玉石器制作特征鲜明的中心性聚落遗址,在南阳盆地中遗址面积最大,遗迹规格最高,内涵丰富,反映了新石器时代晚期南北文化交流融合发展的基本特点,为探讨豫西南地区社会复杂化和文明化进程提供了关键材料。

鸡叫城遗址地处洞庭湖西北的澧阳平原。考古工作者发现了屈家岭文化大型木构建筑,揭露出体量巨大的谷糠堆积,发现石家河文化时期水稻田。

海量稻谷糠壳和稻田、稻田片区的发现,为理解稻作农业视野下中华文明起源和早期国家形成的途径与方式提供了重要资料。

岗上遗址时代以大汶口文化中晚期为主,也有部分东周、汉代遗存。大汶口文化中晚期(距今5000年前后)是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国家形成的关键节点。

岗上遗址的发掘,对于个体聚落形态研究和区域聚落形态研究的结合,进而考察其背后的社会组织结构及变迁意义重大,为海岱地区古代社会文明化进程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石。

考古工作者发现“祭祀坑”6座、灰坑78座、灰沟55条、柱洞341个、房址4座、墓葬2座,初步摸清了祭祀区的分布范围和内部布局。6座“祭祀坑”出土编号文物12000余件,部分文物的造型和纹饰前所未见。

这些新发现的前所未见的遗迹和文物,进一步丰富了三星堆遗址的文化内涵,同时,一些文物还进一步实证和阐释了“古蜀文明是中华文明重要组成部分”的基本认识。

考古专家在郑家湖墓地发掘了一批重要文物,包括珍贵的文字材料、罕见的葬具木板画、精美的秦文化漆器等。其中一件木觚全文约700字,为目前所见年代最早的“中华第一长文觚”,其形制罕见,内涵丰富,学术价值重大。

郑家湖墓地的考古发现生动展示了秦文化与楚文化逐渐融合、统一于汉文化并汇入中华文明的历史过程。

江村大墓位于西安市东郊白鹿原上,结合考古资料和文献记载,可以确认江村大墓即为汉文帝霸陵。

霸陵的双重陵园、帝陵居中、象征官署机构的外藏坑围绕帝陵布局等,均为西汉帝陵中最早出现,表明了皇帝独尊、中央集权的西汉帝国政治理念的初步确立。

江村大墓的南陵外藏坑发现的带有草原风格的金银器,是先秦两汉时期农牧文化交流与融合的直接证据。

吐谷浑王族墓葬群位于甘肃省武威市西南,地处祁连山北麓。

该墓群的发现使我们能够从文字和实物层面,生动揭示吐谷浑民族逐渐融入中华文明体系的历史史实,并从中窥见归唐吐谷浑人思想观念、物质生活、文化认同等历史细节的变迁。

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位于新疆尉犁县东南90公里处的荒漠无人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孔雀河烽燧群中的一座。

发掘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是国内首次对唐代烽燧遗址进行的主动性考古发掘。这里的考古成果为边塞军事建置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第一手实物资料,对深化唐代镇防体系、边疆治理研究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意义。

明中都是明太祖朱元璋在家乡凤阳兴建的都城。城址由三重城垣构成,面积达50平方公里。

明中都前朝区宫殿的形态因史料记载不详而一直成谜,2015年至2021年的发掘廓清了明中都前朝主殿及附属建筑的布局,解决了40余年来的猜测和争论,极大地推进了明中都的认识和研究。

选稿:李婉怡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