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2021年市场整体回暖 多家电影上市公司扭亏为盈
凤凰娱乐2022-03-30 17:05:12

3月30日,据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中国电影、万达电影、上海电影、横店影视、华谊兄弟、光线传媒等多家电影上市公司的2021年财报数据显示,各家电影公司实现了扭亏为盈。

2021年多家电影内容公司如中国电影等紧依主旋律主题进行创作,带来了不俗的票房成绩。华谊兄弟则是借助抛售资产实现了扭亏为盈,光线传媒、中国电影及院线公司(万达电影、上海电影、横店影视、幸福蓝海)在业务结构上的拓展,为公司带来了不错的年度业绩。

以下原文:

市场整体回暖,2021年多家电影上市公司扭亏为盈

2021年,我国电影总票房472.58亿元,继续保持全球第一。伴随着市场整体回暖,电影公司的经营业绩也呈现集体回升趋势。《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梳理中国电影、万达电影、上海电影、横店影视、华谊兄弟、光线传媒等多家电影上市公司的财报数据发现,经历了疫情的寒冬,各家电影公司终于熬到“春暖花开”之时,实现了扭亏为盈。同时,2022年,影视行业整体趋势向好,各公司储备项目丰富多元,有望再创佳绩。面对未来,筑牢主业“护城河”、开发多元新业务正成为各家共识。

内容为王是铁律

对电影内容公司(主要是中国电影、万达电影、光线传媒、华谊兄弟)而言,能否创作出爆款影片是财务数据是否好看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至少对2021年的中国电影而言,紧依主旋律主题进行创作,给其公司带来了不俗的票房成绩。

中国电影2021年度业绩快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58.16亿元,同比增长97.1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37亿元,同比增长142.70%。同时,在海外疫情持续、进口爆款大片缺位的情况下,中国电影创作了《我和我的父辈》《悬崖之上》和《穿过寒冬拥抱你》等主旋律影片,在《长津湖》《唐人街探案3》《你好,李焕英》等现象级影片背后,也有中国电影作为主要出品或发行方的身影。此外,该公司还参与了《速度与激情9》《哥斯拉大战金刚》《失控玩家》等进口片的发行和引进。

业绩快报显示,2021年中国电影出品并投放市场各类影片24部,累计票房239.60亿元,占同期全国国产影片票房总额60.01%(市占率比2020年、2019年分别提升了27%和42%)。西南证券分析师刘言认为,中国电影投资影片票房占全国电影市场票房比例的提高,显示了其在影视项目上优秀的把控力,随着公司业务持续加码,未来市场占有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光线传媒近年在资本市场的表现一直很亮眼,可是2021年的成绩却差强人意。公司业绩快报显示,202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7亿—2.2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4.41%—41.59%。

光线传媒业绩变动的主要原因是电影业务利润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2021年,光线传媒参与《人潮汹涌》《明天会好的》《你的婚礼》《阳光姐妹淘》《革命者》《五个扑水的少年》《误杀2》《以年为单位的恋爱》等多部国产电影的出品,累计票房约27.93亿元,但全年主控影片整体声量偏小。从这些影片来看,主旋律、大制作影片偏少,这也与公司长期深耕喜剧、爱情类电影有关。疫情的到来可能对这类题材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但是“随着电影市场对疫情的适应能力增强,光线传媒有望迎来电影产能修复,票房收入也有望取得同步增长”。西部证券分析师李艳丽表示,“光线传媒在高成长性的动画电影赛道占据头部位置,公司正在针对‘封神’‘西游’以及‘大鱼海棠’等高知名度动画IP开发系列电影,未来票房具有较大弹性。”

对于另一家老牌电影公司——华谊兄弟来说,由于内容的缺失而导致资本的溃败,已经是老生常谈的话题。2021年,该公司虽然再度借助抛售资产实现了扭亏为盈——业绩快报显示,华谊兄弟202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252.09万—3371.39万元,相较2020年亏损10.48亿元有了本质的好转,但是,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仍为亏损9.27亿—9.38亿元。

与在资本市场的频繁抛售相比,华谊兄弟在内容市场却显得悄无声息。从其出品的项目来看,去年上半年仅有《温暖的抱抱》《侍神令》两部主要出品项目上映,票房分别为6.69亿元和2.73亿元。虽然投资了春节档票房冠军《你好,李焕英》,但华谊兄弟只是第六大联合出品方,获得的分成较为有限。下半年,真人电影《超越》《盛夏未来》《铁道英雄》以及动画电影《拯救甜甜圈:时空大营救》《摇滚藏獒:蓝色光芒》均表现平平,票房一般。

多板块协同发展

华谊兄弟并不是不想做好电影。2020年,华谊兄弟曾背水一战,耗资5.5亿元押注《八佰》,最终《八佰》不负厚望,获得31.11亿元的高票房。但是,仅仅靠一两部爆款并不能从根本上帮助公司打好翻身仗。毕竟,这是一场长期的马拉松,短期的爆发力不足以支撑全程。从行业其他公司的经验来看,多点开花、协同发展是抵御风险的最佳方案。

尤其是“老对手”光线传媒,虽然2021年其出品的电影内容一般、票房平平,但是公司仍然取得了不错的年度业绩,主要原因是不断拓宽业务结构。

披露的信息显示,2021年光线传媒的业务进一步向剧集、艺人经纪、投资等方向延伸。其中,网络剧业务发展迅速,并且报告期内,该公司艺人经纪业务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相关业务利润同比增长150%以上;投资公司方面也获得较好成绩,投资收益及现金储备均有增加。

涵盖产业链各项业务、抗风险能力强的中国电影更是没有辜负市场期待。除了电影内容表现出色外,在发行端,中国电影也占据龙头地位。业绩预报显示,2021年该公司共发行影片711部,实现票房328.96亿元,占同期全国票房总额的76.74%。中影股份总经理傅若清表示,创作、发行、放映、技术、服务五大业务板块协同发展,这既是中影股份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也是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方向。

对于院线公司(主要是万达电影、上海电影、横店影视、幸福蓝海)而言,向“上游”回溯,试图在内容端分一杯羹已是行业共识。并且从2021年的报告来看,各家公司的眼光日渐成熟,主投、参投影片质量可圈可点。

其中,横店影视参投的《送你一朵小红花》《你好,李焕英》《我的姐姐》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上海电影则参与出品了《长津湖》《1921》《悬崖之上》《我和我的父辈》等多部爆款新主流电影;万达电影子公司万达影视主投主控的多部电影均取得不错的成绩,春节档影片《唐人街探案3》票房45.2亿元,贺岁档电影《误杀2》票房超11亿元,均进入2021年上映国产电影票房前十。

变中求稳谋创新

对于院线公司而言,对整体大环境的依赖性较强。相比2020年,2021年疫情更为平稳,各家公司也得以成功扭亏。

万达电影业绩快报显示,2021年实现归母净利润为0.9亿元至1.3亿元,相比2020年实现扭亏为盈。对于成绩的取得,该公司将其归结为三方面原因,除了万达影视“助攻”有力外,还有另外两点原因:其一,电影市场回暖。2021年,万达电影实现票房62.2亿元,观影人次1.6亿,较2020年大幅增长。报告期内,万达电影在国内拥有已开业影院790家,银幕6750块,旗下影院(含特许经营加盟)2021年累计市场占有率为15.3%。其二,下属澳洲院线亏损幅度较2020年大幅收窄。全年实现票房约7.4亿元,观影人次945万。

横店影视2021年度报告显示,报告期内,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66亿元,同比增长139.06%;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1367万元,同比扭亏为盈,上年同期亏损4.81亿元。截至2021年年末,该公司旗下共拥有475家已开业影院,银幕2958块。同时,其实现票房收入18.11亿元,同比增长123.58%,直营影院观影人次4474.98万,票房收入在影投公司排名中居第三位。

院线公司虽然似乎更偏向于“靠天吃饭”,但是,其也没有停下创新的步伐。可以看到,各家公司都在积极谋求转型,探索除了参投影片之外其他的发展路径。

这其中,万达电影在2021年调整了部分影院项目建设计划,采用自建影院+特许加盟的方式,继续保持影院规模的稳步扩张,继续提升院线业务的市场份额。同时,该公司还围绕影院空间做了多项新业务,包括沉浸式实景娱乐、相声、话剧、“剧本杀”和音乐会等演出活动,以增加影院租赁频次,提高非票房收入。

上海电影集团则发布了《“十四五”发展战略规划纲要》,提出新战略将瞄准“内容创新”和“产业创新”,以“精品内容、大IP开发、产业转型”为三大核心战略。上海电影还为未来5年的转型建立了孵化产业创新项目机制,以“传统业务+”“IP+”“物业+”为主要路径,首批推出十大创新项目。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