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张歆艺:愿不再有女人被称为“潘金莲”
华西都市报2022-03-29 16:32:16

打造一出从头笑到尾的悲剧

“这半年做了一件我喜欢的事,圆一个我20年的梦。《我不是潘金莲》全国巡演拉开帷幕,第一站广州女性戏剧节,我们剧场见……”演员张歆艺近期在社交平台发布的数条消息中,似乎都围绕着一个话题展开,那就是——话剧《我不是潘金莲》的演出。作为话剧中唯一女主演的她,对这部话剧倾注了大半年的心血和精力。更重要的是,此中还寄托着一位进入表演行业近20年的演员的“话剧梦”,而站在话剧舞台正中央,面对上千名现场观众上演喜怒瞋痴时,也就成为了张歆艺“圆梦”的时光。

《我不是潘金莲》一次次以不同的形式呈现在读者、观众的眼中,让人好奇,农村妇女“李雪莲”的故事在当代还能被怎样书写。

就在话剧《我不是潘金莲》全国巡演的间隙,封面新闻记者独家对话该剧主演张歆艺。谈到话剧中的点点滴滴,她台词信手拈来,又对导演丁一滕、编剧卓别灵赞不绝口,言语间不难听出对作品倾注的认真和付出。

打破“李雪莲”形象

  “一场从头笑到尾的悲剧”

“从演出现场的反馈来讲,我们应该把之前观众心中‘李雪莲’的形象,完全打碎了。所有人看完之后都觉得,这不是他们想象当中的那个‘李雪莲’。”

只要对《我不是潘金莲》这部作品稍有了解的观众都知晓,这是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刘震云第一部以女性为主角的作品。小说以农村妇女李雪莲二十年来的告状为主线,关注到女性家庭亲情、传统道德和权力抗争的生存困境,凭借幽默反讽的文学语言,深刻体现了荒诞现实、时代隐喻和文化意蕴,更在2016年被拍成电影,搬上了大银幕。

倘若只是“新瓶装旧酒”,无疑会面对来自读者和观众的质疑。而改变的第一步,自然是从文本的挖掘开始的。

“我最初拿到剧本的时候,跟编剧、导演以及制作者说,如果要站在一个女性角度去深挖角色的话,不如站在一个母亲的角度去深入,所以故事的落点有了一定的转变。”李雪莲到底是个什么人?她经历了什么?她为什么要提出假离婚?在被前夫背叛之后,她又为何要去告状……在张歆艺不断的质疑中,李雪莲的故事线浮现出了更为饱满和完整的脉络。编剧将李雪莲与丈夫秦玉河的“前世”挖出,又把她与儿子的情感故事续写出来,让李雪莲的“来处”有了清晰的足迹和印记。

当然,不光是文本上的创新与深度发掘,作为人称“当下新一代青年戏剧导演领军人物”的丁一滕导演的作品,话剧《我不是潘金莲》的舞台呈现形式,是大胆又前卫的。譬如,在这台话剧中,能够看到戏曲、变脸、杂技、RAP等艺术形式的“杂糅”,感受到来自东西方艺术的碰撞交流,以及将传统与当代的时空连接交融,却没有丝毫的违和之感。

“正式开演的时候,台下的观众3分钟一小笑,5分钟一大笑,一个小节就鼓掌喝彩。但当我们一认真投放感情的时候,观众哭得比我还大声。我认为我们做到了,所谓的‘一出让人从头笑到尾的悲剧’。”张歆艺说。

叩问“潘金莲”的命运

  “解开妄加在女性上的枷锁”

原著中,主角李雪莲“悲剧式”的一生,是从背负上“潘金莲”的名声开始的。她与丈夫“假离婚”后遭到背叛,又被污蔑是“潘金莲”。于是,她用一生纠正人们的一个错误,只为了洗刷被称为潘金莲的冤屈。后来翻拍的电影作品,都延续了这样的叙事脉络。但是,到了话剧《我不是潘金莲》,他们开始思考“潘金莲”这样一位女性在历史中的维度,她是否也像李雪莲一般,是被“践踏”的女性,是在历史长河中被“污名化”的女性。于是,当话剧舞台上,一身京剧扮相的“潘金莲”跨越时空而来,与张歆艺扮演的“李雪莲”面面相觑时,那一句“我曾经也是李雪莲,是世人把我们叫成了‘潘金莲’”,让整个故事对女性命运的反思,有了更为深层次的表达。

“这个就是我们的核心,所有的故事都是为了表达,我们希望这世上再也不要有任何一个女人被叫作潘金莲了。”张歆艺说,“潘金莲”这个名字就像是妄加在某一些女人身上的“枷锁”,而当这个“枷锁”被赤裸又残忍地展现在剧中,观众更能感受到震撼。“当李雪莲说出‘我希望这个世界上再不会有任何一个女人被叫作潘金莲’后,所有的观众都起立鼓掌。”

其实,这样大胆创新的故事改编,更为多元的内核表达,也一度让主创团队忐忑过。在之前的媒体报道中,张歆艺的忐忑一直持续到了北京大兴剧院的合成彩排,连原著作者刘震云的夸赞也未完全让她放松。

最终,当这个故事呈现在广州首演的舞台上时,张歆艺全场两个小时的呐喊怒吼,观众们盈满全场的笑声,和看到李雪莲发出呐喊时的起立鼓掌,都印证了这部作品的颠覆性成功。就像刘震云所评价的那样,“气象非凡、才气逼人”。

坚持“做自己”

  “展现女性的姿态和风采”

对于张歆艺而言,接下这样一部大型的话剧创作,推掉一切工作,前后花费大半年时间专心钻研专心排练,这样的经历,更像是一次“圆梦之旅”,抑或是多年热爱话剧艺术的自己交出的“答卷”。

“我觉得女性非常伟大,从生理上来说她们就很美,因为人类的繁衍就靠女性。”张歆艺说,近年来,更感受到女性在社会上的角色越来越重,与此相对的,是社会对女性的要求也更高,导致她们的压力非常大。“所以我希望女性都能够自我,我希望女人在该做什么事情的时候,就义无反顾地去做,展现自己的姿态和风采。”

在话剧《我不是潘金莲》首演后,张歆艺悄悄问过导演丁一滕:“咱们算成了吗?”丁一滕说:“首演演成这样,还不能算成了?以后会更好!”

(记者 李雨心 )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