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小心新鲜蔬菜成垃圾!来看专家支招:抢到菜其实只是第一步
东方网2022-03-29 13:43:21

资料图

东方网记者刘辉3月29日报道:“定好,闹钟,爬起来,抢菜……”近期上海疫情形势严峻,市民们纷纷加入了卡点抢菜的大军,甚至网络上都出现了《先抢菜,再做核酸》的RAP歌曲。

3月28日5时起,上海以黄浦江为界分区分批实施核酸筛查。4月1日3时起,上海将对浦西地区实施封控,开展核酸筛查,4月5日3时解封。

此时此刻,想必很多市民们已经或者正在做着充足准备,那就是买菜买菜买菜……

有菜只是居家屏牢的第一步,针对“一时间抢购太多,天气也渐渐变暖如何储存?”“如何判断它能否继续食用?”等等知识点,记者采访到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农产品保鲜加工研究中心主任乔勇进解答这些疑问。

市民采购储备蔬菜,有的人买多,有的偏向某一类,你对此有何建议?

乔勇进:如何有选择性地购买蔬菜有以下建议:

(1)特殊条件下,不要单纯根据自己的喜好,而是需要兼顾家庭每个人几天、一周、甚至十几天左右的饮食需求,要有一个周全的采购计划。

(2)采购时要兼顾保鲜期长中短的蔬菜,合理配比做到疫情期间“吃好菜”和“有菜吃”。

除了采购一部分2-3天的绿叶菜外,还需要适当采购如茄子、番茄、丝瓜、黄瓜等中等保鲜期的蔬菜,土豆、莲藕、山药等保鲜期比较长的蔬菜。

绿叶菜中不同品类的保鲜期也是有显著区别的,菠菜低温下保鲜期比较长,优于生菜、青菜等绿叶菜。

(3)采购时也有几个原则需要遵循:

不要选择有病(有霉斑或虫口)有伤(机械伤或挤压伤)的蔬菜;

不要选择过于鲜嫩的蔬菜;

不要选择水洗的蔬菜;

不要选择有大量黄叶等衰老症状的蔬菜;

不要选择已经冷藏保鲜过的蔬菜。

图片来自网友微博

随着气温越来越高,蔬菜买回家应该如何储存?

乔勇进:蔬菜采购买回家仅仅是保障的第一步,蔬菜不和衣服等其他商品一样,买回家就基本完成任务了。蔬菜买回家还需要正确地保鲜处理,才能实现保障生活所需的要求,否则新鲜的蔬菜很可能会坏掉,而成为垃圾。

(1)买回蔬菜后,进行去杂分级整理,首先要先去掉其中土块、杂草及黄老叶、病伤叶、病叶等,这些叶片容易衰老和带来风险,殃及好的蔬菜储藏;

(2)蔬菜一定不要大包塞入冰箱完事,蔬菜放入冰箱冷藏先要开着保鲜袋冷却20至30分钟,冷透了再用保鲜袋包装起来;

(3)冷透后的蔬菜需要扎紧袋口,保持袋中蔬菜湿度;

(4)冰箱内蔬菜不要一次放得太多,更不要将冰箱冷藏塞得满满的,一定要留有一定透气空间。因为放多了容易挤压蔬菜,蔬菜比较嫩,容易压伤、压坏;塞得太满,冷空气不容易循环,造成冷循环不畅,里层蔬菜容易变质;

(5)由于家庭条件限制,冰箱容量有限,需要先吃保存时间较短蔬菜,再吃储存期较长蔬菜,科学合理食用;

(6)经常检查冰箱内的蔬菜是否变质,发现蔬菜变质或变黄、变老及时处理掉,切莫吃那些变质、腐烂菜,否则容易影响身体健康。

图片来自网络视频截图

特别想问下,绿叶菜如何判断能否继续食用?

乔勇进:绿叶菜能放多长时间,是由很多因素决定的,譬如绿叶菜品种、采收老嫩程度、采收后的处理及储藏条件等等。但对于普通居民家庭的冰箱来讲,虽然不及专业保鲜贮藏那么长时间,但是只要按照规定执行,保鲜期还是能够延长很久的,能够满足目前疫情蔬菜贮藏需要:青菜12-15天、生菜10天、杭白菜15天、鸡毛菜3至4天、草头3至4天。

至于储存的绿叶菜如何判断其还可以食用,主要从营养性、适口性和安全性三个方面来考虑,一般没有霉烂变质、茎叶绿色且没有失水萎蔫的蔬菜都是可以食用的。如果出现霉斑和严重黄花,建议不再食用,这时绿叶菜营养价值很低,但风险性很高,食用需谨慎。

疫情期间居家饮食如何做好膳食搭配?

乔勇进:现代科学研究表明,饮食作为人体营养的主要来源和享受生活的主要渠道,在保障人体健康营养和精神愉悦方面有重要作用,那么按照以下做到更好:

(1)饮食上更需要合理搭配,荤素相宜,适当增加虾鱼、牛肉及奶制品等优质蛋白摄入;

(2)作息和饮食要规律,一日三餐尽量定时合理饮食;

(3)适当多吃杂粮、果蔬等有助于消化的食物,大鱼大肉脂肪高蛋白饮食适当控制;

(4)饭后适量运动,不要饭后立即卧床;

(5)水果蔬菜摄入量适当增加,增加维生素C和花青素的摄入有利于健康和愉悦精神。

膳食搭配可以参考“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来选择食物,科学饮食。

万一暂时没抢到菜,有没有啥品类可以暂时代替蔬菜的作用?

乔勇进:蔬菜给我们提供的营养成分很多,但是最主要的还是提供维生素、矿物质和一些生物活性物质及酶类。在疫情条件下,蔬菜供应可能有限,如果短期蔬菜难以保障的情况下,大家可以多吃点水果或水果制品,如冻干果蔬干等等,对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大多数需求都是能满足的,特别是可以多吃点苹果等果品,其他能够正常饮食就好。大家也没有必要过度焦虑,要相信春暖花开就在眼前。

作者:刘辉
选稿:朱雯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