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猫哥
来源 | 大猫财经 ( ID:caimao_shuangquan )
最大的中介也扛不住了?
去年贝壳的营收虽然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807.52 亿,但是从盈转亏,市值也从最高点跌去了 90%。
最近,内部又爆料说,贝壳开启了新一轮的裁员计划,部门主管接通知,优化本部门 10% 的员工,优化集中在新房和二手房的事业群。
当然,贝壳很快就做了回应," 没有整体优化调整计划 ",动态调整属于常态会的优化机制,不存在比例、数量等要求。
" 没裁员 " 的回应属实在意料之内,这事儿还真没几家敢大方承认的,而且,贝壳也确实 " 优化 " 过一批了。
去年 10 月,贝壳就有了裁员传闻,波及的范围还挺广,有 20 多名中高层领导陆续离职,从总监到副总裁,甚至有人直接放弃了期权离开。
当然,职能部门和基层中介被裁的也不少,老员工定个高目标,完不成的走人,新员工的考核严一点,然后不予转正,一项金融业务调整,就优化掉了不少人。
裁了多少?贝壳没明说,但是财报写的挺清楚,半年报时,说还有近 54.9 万中介,到了年报的时候,人数已经变成了 45.5 万多人。
上半年招兵买马,下半年抓紧裁员。
半年的时间,里外里有近 10 万中介,从贝壳的报表里面消失。
除了裁员之外,贝壳还在 " 裁店 ",关了一批效益差的门店。
关了多少呢?报表显示,1830 家店。这里面有相当一部分的加盟店,而不少加盟店的投资者觉得自己被割了韭菜,奔着赚钱来的,但是最终亏本出局。
当初为啥加盟呢?
背靠大树好乘凉。房产中介这活儿,确实需要品牌背书,自己单干开单太难了,贝壳恰好有品牌," 德佑 "、"21 世纪 " 等品牌被贝壳收购后,也开放了加盟,背靠最大中介机构,赚钱应该不难吧?
但实际上这种加盟制的问题很快就出现了。
贝壳收的是加盟费和装修费,店面是需要独立运营的,店开起来了,想赚钱并不容易,想拿到当初设想的资源,也并不容易,房源、流量扶持、签单,都没想象中那么顺利,房租、水电和员工工资,却是每天的必要支出。
小店东本身资金就不充裕,再遇上市场调整,开店基本上意味着赔本,有店东刚开业就遇到调控,没多久就亏了 30 万,但不得不继续往里面扔钱,他们想的是,如果后市好了,有机会赚回来,但现在认赔,30 万就真的打水漂了。
规范的加盟商赚不到钱,不规范的加盟商已经开始不择手段了,拿钱跑路,居然成了常见的事儿。
有坑客户的,员工卷客户的房款跑路的;
有坑自己人的,店长卷了中介们的佣金跑了;
还有统统都坑的,公司法人直接卷了公司的钱跑了,2019 年,湖南就曾曝光过长沙德佑加盟公司法人携 2000 余万元购房款失联的事件。
而贝壳对加盟店的管控更是有限:摘牌、门店断网、处罚整顿。
但人都跑了,罚谁,整顿谁呢?
" 被割了韭菜 " 的加盟商叫苦不迭,而 " 割韭菜 " 的贝壳也不容易。
2021 年开年,贝壳是风光无限的。
前一年扭亏,赚了小 30 亿,然后上市了,市值还不错,一度高达 6000 多亿,创始人左晖成为 " 地产首富 "。
但没多久,噩耗传来,2021 年 5 月,贝壳的主心骨左晖去世,这对贝壳的打击是致命的,到了下半年,更是是连续遭打击。
7 月份,传闻称中介费要调整,不得超过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的 3 倍,要是真的,影响不小,在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房价动辄 1000 万起,中介费能缩水 70%;
8 月份,深圳、杭州等城市自己搞了平台," 官办中介 " 呼之欲出。
虽然最后都没有落实,但是对于贝壳的影响还是很大,10 月传出裁员消息,12 月又遭遇浑水做空,虽然浑水最终没能从贝壳身上讨到什么大便宜,但是后来美国对中概股动手,还是让贝壳市值损失惨重。
怪谁呢?大概是怪大环境,2022 年开年,左晖的接任者说,2021 年 " 空前艰难 ",财报数据不好看,营收到了 807.52 亿的高峰,但是净利润又回到亏损状态,5.52 亿的亏损值,打回到 2017 年。
为啥亏钱?
房子不好卖了,主营业务二手房和新房都不太行,房企都挺不住了,渠道商的日子也没有那么好过,交易量直接影响收入,上半年膨胀冲规模,下半年又收缩保收入,中介们看市场,也没那么准。
卖房的路子不好走,拓展新业务的路子也不顺。
现在,贝壳在发力的是装修,广告铺了不少,北京的公交站已经被 " 被窝 " 占领了,但是业务并不好做。
天眼查的信息显示,被窝的前身是 " 万链 ",由万科和链家合资的,当初想的是,万科有房地产开发和精装修交房的经验,而链家有中介网络,强强联合,那还不得霸占装修一方市场,
但是成立 6 年多,始终没啥存在感。2022 年,万科宣称房地产进入 " 黑铁时代 ",然后专注房地产去了,撤资不陪贝壳玩了。
虽然贝壳还有去年 80 亿收购的圣都,但除新房二手房之外的其他业务只占收入的 3%,装修业务自然就更少了。
贝壳的客户也不太买账," 我刚买完房,装修的电话就来了 ",是不是全然没把客户的隐私当回事儿?
除了装修外,赖以起家的租房业务也被吐槽得厉害,真房源喊了这么多年,居然又回到了当初的起点,玩起了当年左晖怒喷的 " 假房源 " 那一套。
但即便如此,也不得不承认,贝壳依然是中国最大的房产中介机构。
现在,可能贝壳们也在等待救市政策了,今年的 3 月份开始,日渐惨淡的市场,终于又迎来一波救市的声音,给买房减压,力度还真不小:
首付降了,不少城市把首付从 30% 降到 20%,一下能少拿不少钱,南通、赣州、温州、蚌埠、佛山、自贡、福州、昆明、重庆等城市均已出台降低首付的政策;
贷款利率降了,比如苏州,以前的房贷利率是刷上限,一度超 6%,全国前列,然而下调起来也挺狠,从 6% 到 4.8%,再进一步到 4.6%,与 5 年期及以上的 LPR 持平,原来的加点变成了 0,而且商贷 1-2 周就到账;
多年从严的限购限售也开始松动,郑州取消了 " 认房认贷 ",哈尔滨也取消 2018 年的调控政策,而此前的政策中包含 " 主城区 6 区新房限售 3 年 "。
就连已经酝酿多时的 " 房地产税试点 ",也" 暂不具备扩大改革试点城市的条件 "。
大力度的政策,频繁的为楼市吹暖风,不少地方就差大声呼喊出 " 买房 " 了。
贝壳翻身,可能就要靠这股暖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