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放心,我们一定会管好你们的!”市一医院全力保障急诊服务“始终在线”
上观新闻2022-03-27 07:08:02

“120送来一位产妇,已经破水,胎儿处于臀位,我们已经对接上了产妇和家属,你们可速来隔离抢救室。”“准备好隔离手术室,通知相关医护人员做好防护,同步启动核酸检验,马上进行救治!”

凌晨3时,一位高危产妇由120救护车送至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虹口院区急诊。接到通知的下一刻,医院急诊总协调人工作群和值班电话里,已经“一键启动”同步急救的一连串医疗工作。从救护车上下来的产妇和家属一脸紧张与不知所措。此时,接诊医务人员的一句话顿时让产妇和家属高悬的心落回肚子里——“放心,我们一定会管好你们的!”

这里的急诊,有一支“一键成军”的“党员突击队”

很快,产妇通过专用转运通道被送至急诊隔离抢救室,并接受胎儿监测、快速核酸采样和常规PCR检查。身着“大白”的产科医生在隔离抢救室内全程密切关注产妇和胎儿情况,一方面进行必要的治疗措施,一方面安抚好产妇的情绪,并做好随时手术的准备。经综合判定该产妇需要立即手术。这时早已在隔离手术室待命的麻醉医生、护理人员即刻行动,配合产科医生为产妇进行手术。凌晨6时,手术顺利完成,产妇留在隔离复苏室继续观察。次日上午10时,产妇和胎儿转至产科普通病房。

作为上海市危重孕产妇急救中心,市一医院近期已接受了多位来自封控区域的高危孕产妇,所有来院产妇均顺利分娩,平安出院。“只要有条件,我们不会拒绝任何一位急诊患者。就算没有条件,我们也会努力创造条件。这是我们急诊团队的使命!”急诊危重病科主任王瑞兰告诉记者。

医院的底气来自于充分的准备。自3月以来,医院陆续启动了一系列优化急诊急救绿色通道的流程再造,全力保障急危重症患者在疫情防控期间能得到及时救治。包括翻倍增加了隔离抢救室房间和床位,在急诊区域安装了独立的专用CT,预留急诊隔离手术室、DSA室、内镜室等区域,设置了独立隔离病区和单间ICU病房,开通了急诊核酸检验快速通道及专用的患者转运通道。

党组织的力量也在这一特殊时期体现得淋漓尽致。北部急诊党支部组建了一支随时可以“一键成军”的“党员突击队”,所有成员均为党员。突击队涵盖医疗、院感、患者关爱、医护心理干预、后勤物资协调等多项综合职能。

“越是特殊时期,越要扛起特殊责任、拿出特殊担当。”党委书记秦净表示,“医院上下全体职工,将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则,咬紧牙关、一鼓作气,坚决打赢疫情防控这场大仗硬仗。”

总协调人制度畅通“社区—医院”双向对接

作为松江区唯一的大型三甲综合性医院,市一医院松江院区多年来承担着上海西南地区的医疗急救任务。疫情防控期间,医院更是义不容辞担负起了周边处于各种封控类别状态社区居民的“急救重任”。

近日凌晨,一位来自封闭隔离小区的43岁男子因肝脏占位破裂出血突发剧烈腹痛,按照社区对接流程,120救护车将其送至市一医院松江院区发热门诊。值班医生立刻为其进行了核酸、CT、超声造影等检查。检查结果显示,患者情况危急,需要马上进行介入手术治疗。

由于患者来自封控社区,市一医院随即在总协调人机制下启动了隔离手术流程,发热门诊团队及相关救治学科迅速无缝对接,携手为患者开通绿色通道。快速完成办理住院、术前准备、闭环转运等流程。介入中心主任冯睿与副主任医师万智勇、主治医师赵儒义和护士长张燕萍按照院感规范穿戴完整防护设备,随时准备手术。很快,患者被护送至单间血管造影室,已在此等候的介入中心医护团队迅速开展治疗。虽然全套防护设备为操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双层手套让穿刺操作的手感与往常大相径庭,面屏上凝结的热气也干扰着医生的视野。但医护人员依然以精湛的技术在1小时内完成了介入手术治疗,患者出血部位完全得到控制,成功转危为安,并于次日顺利出院。

为了确保区域内社区居民在特殊时期能得到及时救治,市一医院南北院区均在急诊设立了隔离抢救室,流行病学史或健康码异常的危重症患者可在隔离单间内先行接受治疗。对于需要紧急手术的患者,则在独立手术室先进行手术,待正式核酸检测完成,排除新冠,再转运出手术室。

此外,医院还建立了“急诊每日工作群”,在群内以群公告形式即时发布各类注意事项、处理流程,协调每日突发事件的上报、沟通,充分发挥急诊总协调的作用。急诊总协调人机制是医院为加强急诊一体化及院前院内联动而做出的流程改革创新,总协调人有权调用全院各种医疗资源。在此次疫情防控期间,急诊总协调人机制多次确保了急诊尤其是社区转运患者救治的及时、高效、有力。

近日,一位来自九亭某封控小区的男子因突发胸闷心悸,由社区按照转诊规范送入市一医院松江院区发热门诊。急诊总协调人工作群迅速通知了心内科团队,心内科孟医生穿戴全套防护设备进入了发热门诊隔离诊室。经过检查,判断患者的植入式除颤器参数设置发生问题。由于患者的除颤器是在外院植入的,并没有参数记录,而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获知除颤器型号。医务人员与工程师一边通过程控进行治疗,一边协同急诊总协调人联系植入起搏器的医院,还在防护服下为患者完成了一次室颤急救,终于使患者化险为夷。

“在急诊总协调人制度的基础上,我们还增设了始终在院备班的急危重病医疗队伍,随时可启动特殊绿色通道,确保急诊服务在任何时候都始终在线,不会中断。”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郑兴东表示,“全院各科室、部门都全力加强医疗保障力量,最大限度减少疫情防控对患者正常就医的影响。”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