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海棠又红了
东方网2022-03-23 09:24:17

春风又起,海棠花在风中翩翩起舞。妻戏说:“你不想喝酒,肯定是病了!”

我信,这是真话。虽人近花甲,身体结实得像牛犊,载重车的大轮胎连续翻两百个不在话下,杠铃一百八十斤也还随便拉,医保卡还剩好几万元额度。

壬寅春,莫名其妙嗓子痛,三天茶饭不思、滴酒不沾,体重顿降五斤。妻心疼说:“你真病了。”

这几日的痛苦,只有自己知道。病了,才知健康重要。过去听人讲,健康是“一”,其他都是“零”,有了健康,其他这个“零”,才有意义;失去健康,其他真的是“零”。当时听了,一笑而已。

怕妻担心,正常早起,遛比熊犬“点点”,上班下班,一颦一笑,好似平常,饭桌上轻描淡写说病症。开吃头孢,拖上几日,总算还神。谁知又闻同事大疾,刚动手术,上了化疗……心情灰灰,只有到太阳底下走走,看看办公楼外人民广场的花花草草。 

江南春分,风柔和些许,一夜之间,枝头钻出嫩绿的花苞,春色撩人。海棠、玉兰逐步舒展,静静的草坪也有了绿油油的样儿,广场的地砖散发着阳光的温热。人们脸上多了春色,是暖的、甜的。

迎春花从墙头高处伸出小拳头样的花蕾,不知名的花朵从近开到远,广场鸽成群结队飞上大树枝头,追逐嬉闹,万物欣欣向荣。人民广场的每棵树、每条道,乃至每只鸽子,与我都亲密无间。十多年的相守,每年春天花开时节,留存在我记忆中的景象,总会在眼前闪现。

七八年前,与广场的花工师傅聊天,广场的海棠咋这么好看?是什么品种?得知海棠是中国的特有植物,素有“国艳”之誉,人民广场种的是垂丝海棠。上网求购,如愿以偿,从此家中院里春天美煞人啊!  

海棠花极像桃花,一般人难分清。以前在南京种过桃树,年年盛开,花色纯正,一朵或者一簇,在春风里恬淡安然。桃花盛开,鸟语花香的春天才是完美的。现在家中观赏海棠,小白狗“点点”摇着尾巴,跟在我身后凑热闹,还有三两只从头顶飞过的珠颈斑鸠。恍惚间,春天似乎被无限放大……

文献记载,早在先秦时期,海棠花已栽培。汉代,海棠已与园林结缘。唐明皇曾将海棠比作杨贵妃,还出了“海棠春睡”的典故。阅《冷斋夜话》,可见“唐明皇登香亭,召太真妃,于时卯醉未醒,命高力士使待儿扶掖而至。妃子醉颜残妆,鬓乱钗横,不能再拜。明皇笑曰:‘岂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

偏爱海棠花的何止帝王,文人学士写了不少诗词,苏东坡赋诗多首,可见其名句“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海棠栽种势头长盛不衰,清乾隆年间,江南文坛领袖袁枚在金陵小仓山构筑私家园林“随园”,园中多处栽植海棠,“廊外西府海棠二株,花时恍如天孙云锦,挂向窗前”。苏州和扬州的私家园林中都广植海棠,皇家园林颐和园、皇宫御花园及中南海西花厅也植有海棠。

如今,在中国各地,无处不见海棠身影,街道两侧,亭台围栅,水滨池畔,园林景观,私家庭院,落英缤纷,诗情画意。小区住宅,海棠花的身影常常出现在建筑前后或于围墙边、院落一隅,可托家居之高雅,妆门庭之富足,畅身心之愉悦。

“秾丽最宜新著雨,娇饶全在欲开时。”海棠花的美丽是从红艳如胭的花蕾开始的,一树红蕾绿叶衬,远远望去如被胭脂涂抹过一样,动人心魄。花开时节,先是花蕾裂开缝隙,露出晓天霞光般的花片,随后一丛丛的花瓣争先恐后地绽放开来。近看,花瓣软柔如绢,粉红色中轻泛出粉白,粉白与浅红的幻变丰富而莫测,泛出阵阵红晕,仿佛美人腮上匀开的胭脂。就是同一朵花的每一片花瓣,那粉与白的相互渗透与晕染都奇绝竞妍,令人沉醉。

阳春三月,如有闲暇,劝你去春城昆明逛逛,圆通公园植有千株西府海棠和百株垂丝海棠,花潮如海。千株西府海棠夹道怒放,花繁叶茂几乎将太阳也给遮住。百余株垂丝海棠长达二百多米,枝条茂密重叠、花儿竞相开放,莺歌蝶舞,绚丽夺目,似云霞万朵。

春风起,谁知俄乌战火四起,新冠肺炎疫情还在咬人。冬日无恙,如今却自生疾患,切肤感受到和平、健康何其重要!望着在花间旋旋绕绕的小虫儿,晒着阳光,心里念叨,轻点、轻点,别碰落了海棠的花朵。

多少年之后,每个春天花开时节,我能依然静静地望着朵朵海棠,生活该多好……

作者:管苏清
选稿:吴怡闻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