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这个公园里,健完身还有“运动处方”
长江日报2022-03-23 06:14:00

市区体育部门联手助推乡村振兴
  这个公园里,健完身还有“运动处方”

在江夏的每天早晨和傍晚,无论是在公园、街心游乐园,还是在广场、社区、农村,都可以看到运动健身的人群。近日,长江日报记者连续探访江夏谭鑫培公园、纸坊街林港村、郑店街廖桥吉星小区,看到江夏区体育局因地制宜,在推进体育公园、文体广场的建设上卓有成效,解决了群众“健身去哪儿”的问题。

■ 谭鑫培公园里 随时可以开“运动处方”

从武汉主城区坐地铁7号线即可抵达位于江夏区纸坊城区以北,世纪大街与文化北路交会处的谭鑫培公园。谭鑫培公园是为纪念京剧谭派的创立者谭鑫培而建,公园规划占地面积3000余亩,其中水面占三分之二,目前园中有国内最大的仿古宫廷式戏楼谭鑫培戏楼。

进入公园,厚重的历史感扑面而来。去年12月份,公园新建了户外健身及儿童游乐区,让这里成为孩子们的美妙乐园,同时也是成年人的活动基地。每到周末,孩子们在飞机、熊猫、热气球三大童趣主题的滑滑梯上玩得不亦乐乎,家长们则在全民健身体测舱里忙着做身体检测。

“这里真是孩子的乐园,我们家孩子每次来都是尽兴而归。”家住纸坊街的李女士说。3月17日,记者看到园中有很多适合小孩子玩的游乐设施,譬如网洞攀爬和滑滑梯组合、呆萌小动物造型的卡通摇摇乐和跷跷板、小轮车赛道,以及适合青少年群体带有太阳能装置能够计分的趣味篮球架。

在一片儿童游乐设施中,外观为蓝色的全民健身体测舱和橙色的全民健身活力舱格外引人注目。全民健身体测舱内包含了身高、体重、BMI(指数)、单脚闭眼站立、握力、纵跳、俯卧撑、仰卧起坐、男/女台阶测试及选择反应等多个测试项目,支持多人同时测试。测试结果会通过语音播报和数字显示的方式呈现出来,并根据体测结果给予体测者合理的“运动处方”。记者体验一番后,感叹“真的太智能了!”而在全民健身活力舱内,有自发电健身车、自发电上肢活动器、油缸式踏步机、指关节训练器、腕关节训练器等健身设施,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此外,园区中还有集健身休闲、景观照明于一体的自发电发光自行车;运用风能及太阳能两套蓄电供电系统的智能健身路径,包括骑马机、健身车、智能扭腰器、智能太空漫步机、智能划船机、智能推举训练器等,将手心握在心率感应器上还可以边运动边测心率;基于使用者互动健身的综合式路径即力量组合训练器材,可锻炼上肢及背肌力量,增强双手抓握能力和手指肌肉力量,从而提高身体素质。经常来谭鑫培公园的徐先生说:“我每周都要来锻炼3到5次,既锻炼身体,又亲近自然。”

■ “荒地”变“运动场” 村民个个夸好

“现在我们不仅有地方锻炼,村里的文体活动也逐渐丰富起来。”居住在江夏区纸坊街林港村的沈先生笑着说。3月17日,长江日报记者在江夏区纸坊街林港村看到,一块占地面积3200平方米的“运动健身中心”,包括五人制笼式足球场、笼式排球羽毛球场、笼式门球场,以及可以进行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等多项运动的笼式多功能运动场。记者看到,该中心已被授予湖北省全民健身示范工程。

在笼式排羽球场、笼式多功能运动场铺设的是悬浮地板;五人制笼式足球场是绿茵人工草坪,上面还有环保颗粒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笼式门球场则铺设阻力小的门球草。“这里以前是一片长满草的荒地,去年12月份运动健身中心开始投入使用,村民个个夸好,也为村里、街道开展文体活动提供了场地。对于江夏区纸坊街和乌龙泉街的运动爱好者来说,又多了一个好去处。”江夏区纸坊街林港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王维说。

近年来,江夏区群众体育基础设施有了明显改善。无论是在公园、街心游乐园,还是在广场、社区、农村,都安装了大量健身器材供群众使用。记者在郑店街廖桥吉星小区看到一排健身器材顺着围墙一字排开,旁边是一片620平方米的笼式多功能运动场。据该小区张先生介绍:“以前这里是一片坡地,现在把这片坡地利用起来,不仅有了器材,还有运动场,老人有了地方锻炼,小孩有了地方玩耍,旁边的空地还可以跳广场舞,其乐融融。”

江夏区体育局负责人介绍,目前江夏区基层体育健身工程已经达到全覆盖。全区体育场地数量为2858处,总体育场地面积240.23万平方米,江夏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46平方米/人,高于2.08平方米/人的国家平均水平。自2019年军运会以来,江夏区先后建成健身路径1234套,建设贫困村健身驿站53座,新建多功能运动场17个,篮球场819座,乒乓球桌498张,健身房141个,羽毛球场241个,同时完成大花山智慧体育公园、庙山健身圈健身场地等场地建设。

■ 三年行动计划 打造220个村级文体广场

在解决群众“健身去哪儿”的问题上,江夏区文旅局因地制宜,统筹城乡,按照本地区居民的运动习惯布局多元健身设施,提高智慧化水平,方便城乡居民就近就便参与体育锻炼。

市体育局群体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江夏,我们既可以看到智能化的健身设施,让市民享受高科技带来的健身快乐,也可以看到体育场地及健身设施正在助力美丽乡村的建设,我们希望通过体旅融合的方式来促进乡村振兴,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该负责人介绍,武汉市体育局还将建设15处儿童青少年户外无动力健身设施,改造10个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中心设施,复合利用公园绿地建设体育设施100处,以此解决群众健身难问题,满足群众健身需求,让群众在各种体育活动中享受体育锻炼带来的健康体魄和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长江日报记者范雅琴 通讯员袁水敏 李东成)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