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首份券商年报出炉!国海证券一优势业务占营收比降至5年最低
人民日报客户端2022-03-19 00:48:00

中新经纬3月18日电 (马静)17日晚间,国海证券发布了A股首份上市券商年报,2021年,国海证券实现营收51.7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36%;实现归母净利润7.65亿元,同比增长5.41%。

中新经纬注意到,零售财富管理和投资管理业务为国海证券2021年的营收贡献了“半壁江山”;财富管理转型也取得明显成效,证券投资基金销售规模和公募基金管理业务营收增速均超100%。不过,相较此前三个财年,本为优势的信用业务业绩出现“反转”,投行业务和自营业务也有所下滑。

财富管理转型成效明显

随着“房住不炒”政策定位、资管新规落地以及居民权益类资产配置比重上升,财富管理板块逐渐成为券商股的试金石。

年报显示,国海证券2021年在财富管理板块加速转型,零售财富管理业务和投资管理业务同比分别增长15.62%和29.51%,占总营收的23.87%、28.61%。

图1 国海证券2021年各业务类型营收变动

细分到业务条线来看,零售财富管理业务中,国海证券2021年证券经纪业务营收同比增长6.43%;证券投资基金销售规模同比提升141.38%,代理销售收入同比增长64.24%。

国海证券表示,2021年,公司零售财富管理业务加速财富管理转型,在构建获客活客体系、深化创新合作渠道、提升全员数字化能力上持续发力,营销服务、投顾、产品和队伍赋能取得明显进步。

投资管理业务中,国海证券亦在公募基金管理、私募投资基金方面取得不俗业绩。

公募基金方面,国海证券控股子公司国海富兰克林管理规模和客户数量实现迅速增长,并成功取得基金投顾业务试点资格。截至2021年报告期末,国海富兰克林旗下共管理38只公募基金产品以及7只特定客户资产管理计划,资产管理规模736.58亿元。2021年,公募基金管理业务实现营收7.31亿元,同比增长110.19%。

私募基金方面,全资子公司国海创新资本募资规模、投资数量和投资金额均创历史新高,新增备案实缴资金同比增长4倍,新增备案基金数量在券商私募子公司行业排名第4位,基金管理规模行业排名第17位。2021年,私募投资基金业务实现营收3.20亿元,同比增长97.37%。

国海证券表示,在全行业资管加速向主动管理转型的背景下,其探索创新产品和模式,打造明星产品, 完善全资产产品体系布局。在公募基金方面,通过控股子公司国海富兰克林积极开展基金首发和持续营销工作,深化拓展电商销售渠道,管理规模和客户数量实现迅速增长。同时持续巩固投研优势,加强市场跟踪研究,获取长期超额收益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优势业务或被拖累

不过,虽然国海证券财富管理板块成绩亮眼,但在“拿手活”上似乎出现了某种“反转”。2017年-2020年财报显示,信用业务一直是国海证券营收中占比最高的业务。2019年,信用业务对国海证券总营收的贡献比高达50.57%,但此后则逐步下降,2021年仅占比28.47%,为5年来最低。

图2 国海证券2017年-2021年核心经营指标

信用业务收入下降或是被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拖累。据中新经纬了解,2021年国海证券曾三次发布计提减值公告。公告显示,因融资人未按照业务协议约定履行购回或补充质押义务,构成违约,国海证券合计对买入返售金融资产计提减值准备约4.17亿元。此外,国海证券就质押式证券回购业务已经与16个应诉方发生纠纷诉讼,合计涉诉金额超过24亿元。年报亦显示,2021年国海证券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客户的整体履约保障比例为123.71%,较上年年末下降约20.49个百分点。

对此,国海证券提到,2022年将整合内外部资源,构建融资融券业务竞争优势,提升专业服务,做大融资融券客户基数和业务规模,积极拓展优质客户,优化客户结构;精准定位,细致管控,审慎拓展小而美的股票质押式回购项目。

此外,年报还显示,国海证券的企业金融服务业务、销售交易与投资业务业绩出现下滑。其中企业金融服务业务实现营收2.30亿元,同比下降15.69%;销售交易与投资业务则是实现营收9.79亿元,相比上年下降19.17%。

根据年报,销售交易与投资业务的收入下滑主要因处置收益项目中的其他债权投资和衍生金融工具、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利息净收入等收益较2020年明显减少。

图3 国海证券2021年销售交易与投资业务指标变动

企业金融服务业务方面表现为,2021年在承销家数、金额、收入三方面都较上年有所下降。其中,债券发行承销变动最为明显,融资规模和收入相比上年减少了126.09亿元和1.12亿元。

图4 国海证券2021年企业金融服务业务指标变动

“在报告期内,受宏观因素、多种微观因素、市场风险和相关证券发行人经营风险及违法行为等各种风险因素叠加的影响,公司投资银行等业务面临投资者纠纷等风险。”国海证券提到。

公开信息显示,2021年,国海证券作为胜通集团公开发债的主承销商,涉嫌未勤勉尽责,被证监会出具监管函,并合计罚没1858万元,业务相关人员也均被警告和罚款,负责人孙某某还被采取5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对于未来将如何做好风险管理,国海证券称,将一方面积极做好存量风险的应对化解工作,另一方面,对于新增业务,将继续通过严格执行外部法律法规、监管规则及内部管控制度,严把项目入口关,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压实内容防线责任等多种有效措施,强化风险管理。

定增何时落地是焦点

“在资本市场改革持续深化的大背景下,权益化与机构化将是行业发展的两大趋势,供给端与需求端的持续扩容将为券商机构业务带来变革与机会。”国海证券称,机遇到来同时,行业马太效应或将进一步加强,头部券商在资本实力、科技水平、业务策略、风险管理等方面更具优势,对于中型券商而言,打造专业化精品化,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才是破局之道。

年报显示,过去一年,在业务之外,国海证券通过引进人才、组织架构改革等多种举措提升竞争力,其中也包括非公开发行股票和发行公司债券等再融资方式。

不过,中新经纬注意到,国海证券的定增事项迟迟未能落地。资料显示,2021年1月29日,国海证券推出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拟增发股份1633357654股,预计募集资金85亿元。但该定增方案一直没有在股东大会首次授权的有效期内实施发行,目前已延期至2023年3月23日。

业界认为,券商的监管体系以净资本和流动性为核心,风控指标严格限制,券商需要补充净资本以支撑业务发展。

根据此前公布的预案,国海证券不超过85亿元的募集资金将主要投向投资与交易业务、资本中介业务,合计65亿元,占比76.47%。国海证券称,此举将提升净资本实力,扩大公司业务规模,优化公司业务结构,提高公司盈利能力、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不过,从实际来看,虽然自2020年以来,券商们密集采用定增、配股、发行可转债等方式补充净资本,但多数募资被打折扣,国海证券的定增计划是否亦会“缩水”,还有待验证。

谈及未来发展,国海证券提到,“十四五”期间,公司将按照“十四五”战略规划,以客户为中心,打造四大主线业务、一大平台(零售财富、企业金融、机构服务与投资、资产管理四大主线业务和精品研究平台),实施五大工程(组织机制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文化理念建设、卓越中台建设、财务管理升级),将国海打造成为“专业领先、客户信赖、员工自豪”的卓越综合金融服务商。(中新经纬APP)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作者:马静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