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睡不醒?鬼压床?疫情防控进行时,600号专家带你了解发作性睡病
东方网2022-03-17 17:55:16

东方网通讯员乔颖3月17日报道:一名16岁男孩因为白天过度嗜睡被带到睡眠障碍科医生门诊就诊。据母亲反应,在过去的5个月里,她接到了班主任老师无数个电话,说她儿子每天上课都在睡觉,上一秒还在认真听课、记笔记,下一秒就忽然倒在课桌上沉睡过去,学习成绩直线下降。

小患者在和朋友聊天开玩笑时双腿常常变得虚弱无力,甚至有几次因为脚发软而摔倒在地。此外,每天晚上会做噩梦,梦见被各种怪物追着,好不容易醒来后常常感觉“鬼压床”,动都动不了。母亲注意到儿子比以前吃得更多,体重增加,且不太愿意和朋友一起玩。医生怀疑病人可能有发作性睡病,并为他安排了相关检查。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陈海思医师介绍,发作性睡病(narcolepsy)的概念由法国医生Gélineau在1880年首次提出。发作性睡病一般在10-20岁之间突然起病,临床表现有发作性睡病四联征,即日间嗜睡、猝倒发作、睡眠瘫痪和入睡前幻觉。此外,可伴有肥胖、性早熟、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及其他心理障碍等。

发作性睡病四联征

1. 日间嗜睡(excessive daytime sleepiness, EDS):绝大多数病人白天难以控制的困倦,甚至在行走、吃饭、说话时突然倒头就睡。每次发作持续数秒至数小时不等,一般十几分钟,短暂的睡眠后可恢复精神。

2. 猝倒发作(cataplexy attacks):患者往往在情绪(如大笑、压力)诱发后出现短暂(3. 睡眠瘫痪(sleep paralysis):通常出现前刚要入睡前或者刚刚醒来后,表现为意识清醒,但是感觉自己的身体处于“瘫痪”状态,不听自己使唤,病人常描述,“就像鬼压床”,常常伴有恐惧害怕,甚至濒死感等内心体验,持续数秒至数分钟,症状发作往往自行缓解。

4. 入睡前幻觉(hypnagogic hallucinations):发生于觉醒-睡眠转换期的梦境样体验,一般多为恐怖或不愉快的内容,如“被怪物追杀”,也有病人描述为“灵魂出窍”感,可表现为视、触、听和运动性幻觉。

发作性睡病诊断标准

2014年,国际睡眠障碍分类修订版(ICSD-3)对发作性睡病提出了诊断标准,将发作性睡病分为I型和II型。

I型发作性睡病,发作性睡病伴猝倒发作型,又称食欲素缺陷综合征。需具备以下2项:

①患者具有白天过度嗜睡症状至少3个月;

②至少具备以下两条中的1条:

a. 猝倒发作,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显示睡眠潜伏期≤8min,出现两次及以上的睡眠始发快速动眼期睡眠;

b. 脑脊液Hcrt浓度≤110μg/L或<1/3平均正常对照值。

II型发作性睡病,发作性睡病不伴猝倒发作型,需具备以下5项:

①患者具有白天过度嗜睡,症状至少3个月;

②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显示睡眠潜伏期≤8min,出现两次及以上的睡眠始发快速动眼期睡眠;

③没有猝倒发作;

④脑脊液Hcrt浓度未检测或者检测>110μg/L或>1/3平均正常对照值;

⑤嗜睡症状不能用其他疾病来解释。

如果出现以上症状,要怎么办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苑成梅主任医师表示,这时就需要带患者到专业医院就诊。如果确诊为发作性睡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按时服药,控制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2.保持规律的生活,按时作息,控制饮食,不过多沉迷网络世界。

3.白天困倦难耐,可以多次休息时间小睡,上课工作时保持头脑清醒。

4.家长、老师、同学及同事要了解该病,不歧视患者。

5.减轻患者压力,不要过高要求,创造一个轻松生活环境。

6.若患者出现暴躁易怒、抑郁或不愿与人交流,家属要特别注意理解和引导患者,帮助其克服心理障碍。

作者:刘轶琳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