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封面评论丨“冯巩大战”高潮迭起,中国足球需要敞开心扉的坦诚对话
封面新闻2022-03-16 19:38:22

最近,小品演员巩汉林评论中国足球 “年收入三百万、五百万甚至上千万了,球场上没有看到他们进球,完全给中国人丢脸”。很快,前国足队长冯潇霆在社交媒体与网友互动时暗讽巩汉林。接着巩汉林通过一段小视频回应,“我是不懂足球,但是我会看比分”。14日深夜,冯潇霆又发表长文表示:球员很心寒,中国足球不要键盘侠。随后,冯潇霆接受采访,表示“球员不是不能接受批评,但希望大家理智地、科学地批评”。(澎湃新闻)

按理来说,近年来中国男足屡战屡败,战绩不断刷新下限,人怂志气短,本当夹着尾巴做人,骂不还口打不还手才是。然而意想不到的是,还真有冯潇霆式的“勇士”拍案而起,是可忍孰不可忍,一波反杀输出,瞬间点燃全场。

近年来,国足(中国男足)深陷一种向下的负面螺旋之中,无可救药般自由落体。败绩与恶评相互叠加、彼此强化,国足俨然成了众矢之的。久而久之,被骂得多了,也便没了脾气、逆来顺受了。在球场上被对手全场碾压,在球场外被网友按在地上摩擦,可说是一些国足队员的常态了。此番,冯潇霆居然敢跳出来反击了,这着实很不寻常。在“批评国足”是政治正确,而“为国足辩护”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大环境下,冯潇霆此举堪称引火烧身,很是悲壮。

冯潇霆回击巩汉林,一顿冷嘲热讽的驳斥,其立论主张大致在于两点:其一,“巩汉林言论太业余,属于键盘侠”;其二,要科学地批评,要多鼓励和支持……客观说来,冯潇霆的这番“意见”,是不无道理的。巩汉林最初所谓“年入几百万没见进球”之说,确实是站不住脚。能不能进球,主要还是由场上位置决定的,要是踢中后卫,几年不进一球,那也是常事——当然,这一常识,在国足被全民追杀的山呼海啸中,似乎无足轻重、无关痛痒了?

鼓破众人捶,时至今日,凡是国足队员,连呼吸都是错的;凡是骂国足的,说什么都是对的。哀莫大于心死,最怕一片骂声中,心如死灰、死水无澜。就此而言,冯潇霆气不过“仗义执言”不失意义。之于此,可以说是“打嘴仗”,但又何尝不是“心有不甘”的足球人关于尊严与体面的最后呐喊呢?的确,有一些尊重,是靠成绩赢得的。而还有一些“尊重”,则是底线的、起码的。舆论喊打喊杀、极尽凌辱,球员破罐破摔、唯唯诺诺,这对于职业足球,并不是一件好事。

理越辨越明,就算是男足队员,也有说话自辩的权利。冯潇霆所言“不是不能批评,但请科学地批评”。什么是“科学地批评”?无非是就事论事,无非是基于足球规律、理性预期,基于健康观赛文化所形成的公允评价,这或许并非是非分之请。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