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螃蟹争夺战开始”!日韩跟随美国制裁俄罗斯,水产业“躺枪”
第一财经2022-03-14 15:26:37

乌克兰紧张局势进入第19天,俄罗斯受制裁的冲击已波及农林水产业。俄罗斯鳕鱼类产品,比如真鳕、黑线鳕和狭鳕等,均成为最新制裁的对象。而作为俄海产品出口的重要市场,日本与韩国也感受到了寒意。

俄联邦渔业局(FIS)的数据显示,近年来,俄一直致力于推广深加工的海产品出口。2021年,俄海鲜出口量约为200万吨,约合70亿美元。就出口价值而言,较2020年上涨33.7%。其中,韩国成为俄最大的海产品出口市场,整体销量约为93.52万吨;紧随其后的是中国、荷兰和日本。

据日媒报道,刚刚过去的一周,日本境内的日料店普遍出现涨价现象。其中,一位东京都高档寿司店的老板表示,作为寿司主料之一的螃蟹在上周价格已较以往上涨20%。他甚至悲观地表示,“螃蟹争夺战可能才刚刚开始”。

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中国消费者欢迎的三文鱼、海胆等都不受影响。一位餐饮行业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本三文鱼目前无法从中国进口,因此中国日料店或者商超中出现的三文鱼多为本土养殖,或者从澳大利亚、智利、新西兰等地进口,“有些地方用肉眼较难区分的虹鳟代替”。至于海胆,上述人士表示,也是国产居多。

俄罗斯水产养殖公司工作人员在车间处理鲑鱼(新华社图))

日本螃蟹和海胆不够了

同时,同为寿司原料之一的海胆也开始出现涨价潮。北海道地区的一位餐饮业主表示,基于近来海产品飙升的价格,他们不得不重新调整菜单上的菜品。

去年10月,北海道地区发生多年难遇的“赤潮”现象,对当地渔业产生重大打击,甚至给出了未来5年或无海胆可捞的悲观论调。据日媒报道,由于“赤潮”,北海道附近海域的海胆死亡近9成,因此加大了自俄罗斯的进口。

目前,日本国内的水产价格已出现上升,一部分是出于对日本因乌克兰局势制裁俄罗斯导致俄方停止出口日本水产品的担忧,另一方面全球范围内高企的原油价格也相应地推升了运输成本。

日本农林水产省的数据显示,日本是俄罗斯海产品主要买家。细分产品而言,每年日本要从俄罗斯进口60%的螃蟹、近10%的三文鱼以及约7%的鳕鱼。2021年,日本从俄罗斯进口了价值约1381亿日元的水产品,占日本进口总额的约8.6%。

俄联邦渔业局数据显示,2021年,由于后疫情时代的需求复苏,日本从俄罗斯进口的海产品总量约8.6万吨,为2020年的193%。其中,来自俄罗斯的螃蟹、海胆是日本消费者最喜欢的水产品,也是日料店不可缺货的食材之一。去年,自俄罗斯进口的螃蟹价值约379亿日元,海胆约97亿日元。

俄罗斯海鲜出口增长最快的是欧洲市场,如法国在2021年俄罗斯海鲜进口量增加了112%;挪威也较2020年增加了100%;意大利则增加了152%;波兰也增加了113%。不过由于制裁,俄海鲜贸易已在上述市场受到严格限制。

韩国渔业受冲击

韩国也是如此。以韩国民众常吃的明太鱼干为例,据韩媒报道,这一产品大部分进口自俄罗斯,目前的售价约为7500韩元,约合人民币40元,和以往干明太鱼不到6000韩元的售价相比,不少消费者都表示有点贵。

由于近年来过度捕捞,韩国海洋和渔业部此前发布了长期禁渔令。因此,近两年韩国明太鱼的供应主要依靠进口。其中,从俄罗斯的进口量可占到90%。

近期受乌克兰局势影响,韩国水产品市场上的多种海鲜都面临供不应求的风险。俄罗斯产鳕鱼、帝王蟹等海鲜的价格同样承压上行。

据韩媒报道,由于韩国不少三文鱼从挪威等欧洲国家进口,与本月初相比,上周韩国零售市场的三文鱼片价格上涨了15%至26%。部分生鱼片店不得不把招牌菜“挪威三文鱼”从菜单中去掉,还有餐厅取消了三文鱼沙拉。目前,韩国的零售商正在密切关注进口水产品的供需变化情况。三大连锁超市表示,俄罗斯产水产品的库存还可以维持一段时间,但如果事态长期化,不排除断货的可能性。

韩国政府相关部门则在监测水产品的价格动向,打算在必要时启动应急储备。韩国政府还表示,水产业聚集着从进出口到加工销售的很多中小企业。

尽管追随西方对俄发起制裁,但在一个领域,日韩依旧不敢轻举妄动:对俄封锁领空。截至3月1日的数据,欧美有36国对俄罗斯的航空飞行器关闭领空。俄罗斯也随之采取对应措施。在油价节节攀升的当前,飞行距离的增加意味着成本的上升,而消费者无疑是最终的买单人。有分析认为,若对俄封锁领空,将进一步推高日韩急需的农水产品的进口价格。而且如果制裁导致当地企业与俄结算出现困难,进口混乱将无法避免。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作者:潘寅茹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