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居家上网课,孩子感到不安、焦虑怎么办
文汇报2022-03-14 09:10:24

新冠疫情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了一定的不便和影响,在配合防控措施的同时,带孩子的家长也免不了生出一些焦虑。尤其是近期,国内疫情又有波动,有的孩子被居家隔离了,有的孩子上起了网课,有的孩子因此产生不安的“小情绪”。这个时刻,家长该如何与孩子相处?

“面对这种情况,家长们大致可遵循一个基本的行为原则,即多陪伴关心、主动沟通、积极解释、保持日常熟悉的作息与活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儿童青少年科主任医师程文红建议家长,不妨让疫情成为孩子“克服困难”的生动一课。结合对程文红的采访,记者梳理了“八问八答”,回应广大家长的关切。

1 如何跟孩子解释新冠疫情?

答:可根据孩子的年龄,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来介绍新冠疫情。让孩子了解,新冠病毒就是一种病毒,它和流感一样影响人的呼吸系统。在接种过疫苗后,大部分感染者没有症状或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只有很少部分的人发展成肺炎,但它的传染性很强,一定要认真做好防护,保护好自己、家人和同学。

要告诉孩子,在生活受到影响时首先要保持冷静,自信应对。

儿童和青少年的反应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观察到的成人的反应。家长能冷静、自信地处理疫情带来的困难,就可以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让孩子知道家长或老师等可以给孩子提供最好的支持和保护,让孩子觉得安心。

2 孩子感到不安、焦虑怎么办?

答:当人们面临突发情况或挑战时,紧张、不安是正常的情绪反应。家长首先要让孩子放心,要让他们明白自己是安全的。与此同时,可以让他们知道,如果感到不安、紧张,也没关系,不用为此感觉羞愧、觉得自己是“胆小鬼”。恰恰相反,家长可以告诉孩子,紧张感能激发他们更好地自我保护的本能,去应对挑战。

平日里,可适当短时间地减少“规则”与“任务”要求,家长要通过多陪伴、安抚、游戏、交流等方式帮助孩子放松下来。要及时识别孩子的困难,提供帮助,及时鼓励孩子。

3 是否要让孩子看与疫情相关的新闻报道?

答:根据孩子的认知水平,可限制过度接触疫情新闻报道,包括接触社交媒体。这是因为,“过度接触”可能会令孩子误解听到的内容,并对他们不理解的东西感到害怕。

平时尽量与孩子一起看电视,不仅增加亲子时光,还能及时针对孩子看到、听到的内容作出引导、解释、沟通,避免孩子陷入不必要的紧张恐惧。

4 孩子突然见到“大白”,很害怕,怎么办?

答:孩子的情绪往往来自家长对现实情景的反应和解释。因此,平时要保持良好正面的心态,告诉孩子疫情是一场需要全社会共同协作才能克服的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与义务。而穿着隔离服的工作人员是身披战袍的“超级英雄”,“大白”是来保护我们免受疾病伤害的人,所以不用害怕。

5 孩子做核酸不肯配合,哇哇大哭怎么办?

答:对孩子来说,比不适感更不安的是恐惧感。可以向孩子解释,这项措施是为了更好地控制疾病,提前告诉孩子检测流程,甚至可以通过“扮家家”游戏教会孩子学习如何勇敢、放松地完成整个采集过程。

此外,还可以让孩子观摩家长或其他孩子顺利完成核酸采样的画面,这也会降低他们的不安。家长也可尝试与采样人员沟通,看是否有对孩子比较有经验的采样人员,或调整到一个现场压力较小的时段再来完成采样。

当孩子完成采样时,应当鼓励他们的勇敢行为,给一个拥抱或小奖励。

6 被居家隔离,孩子不能去学校了怎么办?

答:遇到这种情况,即使只是48小时的隔离,家长也应该为孩子安排好尽可能熟悉、正常的生活作息与环境安排,比如熟悉的人、熟悉的物品、玩具。

要保障孩子充足的睡眠、健康的三餐、适当的室内活动。

家长要花时间与孩子一起进行有意义的活动,比如一起阅读、锻炼,一起玩棋盘游戏、制定学习计划等,这些可以帮助孩子度过这个困难时期。

7 学校突然被管控,孩子不能回家,家长该怎么办?

答:这种情况下,往往更焦虑的是家长。稍大些的孩子基本能很好适应这种突如其来的集体生活。有些年纪较小、适应能力较差的孩子,在新鲜感过去后会感到不安、害怕。如果孩子有类似情况,家长要主动向老师告知孩子在家中生活的一些行为习惯和特殊需要。

有条件的话,可以利用视频通话安抚孩子的情绪,并告诉孩子,要充分信任现场的老师,在有需要的时候主动求助。家长对孩子会最终度过困难期、信任学校老师的态度,会让孩子感受到安心、安全。

8 担心疫情加重,学校万一停课,孩子要待在家里怎么办?

答:如果出现长期停课,或出现因疫情防控原因而不能正常外出的情况,保持正常的作息会变得更困难。此时,除了做好学习和锻炼计划外,孩子与外界的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要定期向老师汇报学习进度、获取补充的学习任务,增加孩子与朋友、同学的交流。

条件允许的话,在社区内的室外活动、和邻居小伙伴交往,这些都能帮助孩子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更好应对疫情带来的困难。(记者 唐闻佳)

作者:唐闻佳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