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运动时到底该不该戴口罩?戴口罩运动为何会引发猝死?专家来支招
上海黄浦2022-03-13 13:07:49

运动时,口罩戴还是不戴,这是一个问题!不戴担心会有感染疾病的风险,戴了又特别憋闷,这让不少喜欢运动的人陷入了两难境地。

那么,锻炼时到底该不该戴口罩呢?戴口罩运动为何会引发猝死?专家结合真人实验为你解读,教你如何在做好防疫措施的同时安全健身。

运动时该不该戴口罩?

其实不仅是青少年,很多成年人戴口罩运动时也会觉得呼吸不畅,喘不上气来。

我们运动时,特别是进行像跑步、打球这样强度较大的剧烈运动,呼吸会显著加快加强,通气量明显增加。而戴着口罩运动会导致通气阻力明显增加、通气量下降,人自然会感觉呼吸不畅、喘不上气来。

同时,由于氧气摄入不足,心脏跳动也会明显加快。心跳加快导致心脏负担增加,形成口罩阻隔——呼吸不畅——摄氧不足——心跳加快——心肺负担加重——心肺工作效率降低——呼吸更加不畅的恶性循环。

尤其是像N95这种专业高性能口罩,通气性并不好,主要通过口罩外部的阀门与外界空气实现交接。如果氧气吸入不及时,那么呼出的二氧化碳就会残留在鼻腔内无法及时排出,从而反复吸入二氧化碳,导致身体吸收不到氧气,甚至造成缺氧症状的发生。

假如在短时间内激烈运动,再加上身体可能长期处于体能锻炼不足的状态,或存在某些基础疾病,就极易发生危险,大大增加猝死的概率。

但引起猝死的原因很多,口罩可能只是其中的一个诱因。总体来说,戴口罩运动发生风险的几率远远大于不戴口罩。

业内相关专家表示,戴口罩运动作为疫情之下的一种“无奈之举”,重要的是一定要把握好“度”。不论室内还是室外,若进行跑跳较多的剧烈运动项目时,最好不要戴口罩,因为这些运动需全身肌群参与,身体需氧量大,戴口罩易产生缺氧等风险;若是进行低强度运动,如健步走、瑜伽、太极拳等,可戴口罩进行。

戴这种口罩剧烈运动,很危险!

疫情期间为了防护身体,我们基本上都会选择佩戴N95这类高性能口罩。但如果在运动时佩戴这种N95口罩,反而会带来健康隐患。

一项真人实验发现,佩戴高性能口罩剧烈运动会增加身体心肺负担。研究人员让一位20多岁的健康男子以每小时3公里的速度在跑步机上慢慢行走,然后将时速加到6公里。随后对其心跳次数、血压、血氧饱和度进行了测量。

接着,男子戴上能阻隔94%细颗粒物的高性能口罩,进行了同样的运动后测量了数据。

实验结果发现,慢慢行走时各种数据差异不大,但当步行加快以后,他的收缩压从124升至141,动脉血氧饱和度从96%降至95%。

这主要是由于人体会出现保护性代偿反应(机体在心力衰竭发生时,防止氧气进一步减少的必要措施),所以日常生活中佩戴高性能口罩不会出现异常;但如果进行剧烈运动,即便是健康成年人群,也可能导致机体代偿失调,增加肺部和心脏负担。如果运动导致口罩被汗水浸湿,危险就会更大。

专家表示,口罩被浸湿后,人的呼吸能力会下降10%至20%,也就是心肺功能只能发挥60%至70%。也就是说,佩戴高性能口罩进行剧烈运动,再加上口罩被浸湿后没有及时更换,会大大影响心肺正常功能

特别提醒大家,不要盲目热衷于选择高性能口罩。因为这类口罩的通气阻力通常都很高,虽然防护性好,却不利于透气。安静时佩戴无妨,但剧烈运动时佩戴不但达不到健身效果,反而可能威胁到身体健康。

一套科学的“运动防护指南”

既然戴口罩运动有风险,是否可以直接摘掉口罩进行运动呢?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表示,在户外宽敞的地方,比如操场、公园、人员稀少的街道可以不戴口罩。

但锻炼时大家最好还是因地制宜、视具体情况而定。

户外运动

长跑保持安全距离

如果想要进行长跑活动,可以选择相对人少的地方,与他人保持2米以上距离,是可以不用戴口罩的。

低强度运动可全程佩戴

如健步走、运动后的拉伸动作,以及太极拳、八段锦等中老年人群偏爱的锻炼项目,戴口罩进行完全没有问题,且可以全程佩戴。

避免群体性体育项目

疫情期间,公众应该单独活动,最好避免进行群体性的体育项目,如广场舞、打篮球、踢足球等,也不要去露天浴场、泳池,避免交叉感染。

选择人少开阔的锻炼场所

户外运动时,一定要避免扎堆,尽量不要去公共运动场馆内;可选择人群较少的地方,比如江边、海边、森林公园等空气流通的地方;最好避免小区遛弯,通常居民会比较多,街边慢跑也不可取。

建议普通人群以有氧运动为主,可以适当进行一定强度的锻炼,比如慢跑、打太极、瑜伽、登山、骑自行车等。

降低跑步强度,以慢跑为主,同时控制运动时间,不要超过1个小时,稍稍出汗即可。

健身房

留意相关防疫措施是否到位

比如是否限流、分时段开放,每天是否进行消杀工作,进入健身房前有无检查体温、查验健康码,训练时学员是否被划分在不同区域、保持较远的间隔距离,教练是否全程佩戴口罩等。

如果以上条件都满足,在健身房锻炼时可以不戴口罩;但健身房内没有类似严格的防疫措施,或者同时运动的学员较密集,不建议大家去健身房锻炼。

选用带通气阀门的口罩

如果实在不放心安全问题,可以在健身过程中使用一次性医用口罩、通气阀门口罩或运动防护口罩,以减少憋气感。

同时要多准备几个口罩,在口罩被汗水浸湿时及时更换,避免使用汗湿的口罩。

减少有氧活动

口罩造成的呼吸困难不仅会打乱有氧节奏,降低运动效率,严重可能威胁到生命安全。

建议可以考虑进行一些力量训练。力量训练本身属于无氧运动,对氧气需求量不是很大。但训练时要注意,做完一组就休息一会,调整好呼吸再进行下一组。

及时补充水分

建议随身携带水杯,不宜饮用过凉和过烫的水。回到家后,要及时脱去外套,清洗双手。

参与体育锻炼一定要遵循科学适量的原则,如果运动后经常有头晕、胸闷、喘不上气的反应,一定要及时前往医院检查。与事后救治相比,预防和及时干预才是最有效的手段。

选稿:严佳文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