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陈静代表:建议推广校园“五禽戏”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2022-03-09 15:21:02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记者 殷晓霞)“认真梳理‘五禽操’等中华传统体育项目,因地制宜开展传统体育教学、训练、竞赛活动,并融入学校体育教学、训练、竞赛机制,形成中华传统体育项目竞赛体系,让中华传统体育在校园绽放光彩。”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华佗五禽戏安徽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陈静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提出建议。

图为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华佗五禽戏安徽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陈静

陈静表示,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青少年身体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前途。目前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主要指标连续多年不断下降,存在不同程度的健康隐患。青少年精神状态过于羸弱,缺乏强烈进取的精神,健康体质堪忧,已成为威胁我国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推广普及传统体育项目校园五禽戏(操),丰富校园体育内容,提升青少年体质,十分必要。

陈静介绍,“五禽戏”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华佗根据中医的阴阳、脏像、经络、气血运行理论,结合五种动物的不同习性和特征创编的,虎、鹿、熊、猿、鸟对应人体的心、肝、脾、肺、肾,是一套外练肢体、内调脏腑、防病祛病的导引养生功法。近年来,“五禽戏”不仅在神州大地上如火如荼地发展着,拥有数以百万计的习练人群,而且远播到众多的国家和地区,为造福人类身心健康和提升中国传统文化国际影响力做出了积极贡献。

为更好满足群众多元化的健身需求,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组织专家在华佗五禽戏的基础上,取其精华,编创了6~19岁青少年习练的“小学版”“初中版”和“高中版”校园五禽戏,并选取试点学校展开了科学测试,结果表明,长期练习校园“五禽戏(操)”能够有效增强青少年的身体素质,促进青少年的生长发育。

陈静表示,校园“五禽戏(操)”的主要特点与功效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校园“五禽戏(操)”动作注重五禽的秉性特征,模仿虎的威猛、鹿的奔放、熊的沉稳、猿的灵敏、鸟的恬静,按照每种动物的特征,并针对青少年身体特点精心编创而成,动作简单易学、左右对称、循序渐进,易与普及。二是严格遵循了青少年生长发育的生理与心理规律。三是所有的动作设计都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突出效果和功能,重点强化五禽与五脏的对应关系,同时有改善肥胖、驼背、近视、抑郁、学习烦躁、注意力不集中、骨骼发育不良等症。四是紧紧围绕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的特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全面而有针对性地创编出不同的动作,动作流畅、连贯、美观、大方,可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平衡、弹跳、力量、柔韧、灵敏等身体素质。

陈静指出,推广校园“五禽戏(操)”有助于鼓励发展特色,弘扬中华体育精神,推广中华传统体育项目,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学校体育发展新局面。

“推广校园‘五禽戏’具有深远意义,可提高青少年身心素质,又丰富了校园体育内容。”对此,陈静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制定措施。教育部门结合实际,合理制定校园“五禽戏(操)”全国推广可操作的实施方案,把校园“五禽戏(操)” 列入中小学体育课程,进一步丰富中小学体育教育内容。

二是示范推广。在全国选择有一定基础的省份,作为校园“五禽戏(操)”示范推广试点,先行开展,在示范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提炼,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推广方案。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推广。

三是培训骨干。制定培训计划,培养一批校园“五禽戏(操)”教师队伍。充分发挥体育教师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作用,并通过他们传授给各校。

四是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级校园“五禽戏(操)”交流展示和比赛活动,并利用冬夏令营活动,开展校园“五禽戏(操)”健身知识讲座和技能评比活动,让青少年在了解传统文化的同时,掌握健身知识。

作者:殷晓霞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