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93岁的钢琴家周广仁辞世,她是中国钢琴教育的灵魂
周到2022-03-08 23:37:09

3月7日16时30分,著名钢琴教育家周广仁在北京家中安详去世,享年93岁。

周广仁是中国第一位在国际比赛中获奖的钢琴家、中央音乐学院终身教授,也是当今中国在国际乐坛中最具影响和权威的钢琴演奏家、教育家,被誉为“中国钢琴教育的灵魂”。

1928年,周广仁出生于德国的汉诺威一个中国留学生家庭,排行老三。她的父亲当时在汉诺威留学深造,研读机械制造博士学位。

4岁时,周广仁随父母回到中国,定居上海,她被安排在上海的德国学校——威廉大帝学校读书。

当时的上海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一座孤岛,来沪的外国人很多,也因此带来了很多西方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在这样的背景下,周广仁从小就对钢琴这一西洋乐器颇有好奇,再三恳求下,父亲终于同意为她租借一架钢琴,让她有机会在上海私立专科音乐学校学习。

后来,热爱钢琴的周广仁想要从威廉大帝学校退学,专业学习钢琴,这一决定遭到了父亲的反对。

他认为小女儿语言天赋过人、成绩也名列前茅,完全可以成为一名出色的外交官。为了阻止女儿的决定,父亲中断了她学钢琴的学费。

这一年,周广仁16岁。

为了赚取学费,她开始教比自己更小的孩子学钢琴,逐渐积累了不错的口碑。

1943年1月,在上海兰心大剧院举行的“上海私立音乐专科学校纪念建校六周年学生音乐会”上,作为丁善德的班级代表,周广仁弹奏了莫扎特的《A大调钢琴协奏曲》,赢得现场掌声不断。

1948年,周广仁受邀与上海工部局管弦乐队(上海交响乐团前身)合作,演绎莫扎特的《d小调钢琴协奏曲》引起轰动,她的名字开始不断出现在中外报刊的音乐评论中。

青年时代的周广仁在上海师从钱琪、丁善德、梅•帕契、马库斯等中外名家学习钢琴,博采众长,荟萃一身。

她曾先后担任过中央歌舞团、中央乐团独奏演员,并于1951年和1956年分别在第三届世界青年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与第一届舒曼国际钢琴比赛中获奖,成为中国第一个在国际钢琴比赛中获奖的钢琴演奏者。

上世纪50年代末,周广仁到中央音乐学院任教。1980年,周广仁作为中国音乐界首位走出国门的先行者,赴美国密苏里大学进行学术交流,并在其他29所大学教学,并连续举办了44场独奏音乐会。

正当周广仁的事业步入高峰时,一个意外降临了。

当时由于学校的教学条件有限,全院唯一一台完好的钢琴并不能给师生用于平常排练。

周广仁在移动一架老旧钢琴时,由于年久失修,琴腿突然断裂导致钢琴砸下来,周广仁的右手无名指被砸断,中指和小指粉碎性骨折。

周广仁在采访中曾提到,当时已经做好了不可能再弹琴的思想准备。在医生的努力下,除了无名指无法复原外,她的另外两根手指得以保留。

后来的康复过程中,医生告诉周广仁需要不断刺激手指以恢复手部机能。于是她出院第三天就忍着疼痛开始练琴,每天都以泪洗面。

仅仅一年之后,人们在北京大学的舞台上再一次见到周广仁,她弹奏了一首《摇篮曲》,重新回到了钢琴演奏界。

钢琴家鲍蕙荞评价周广仁:“周先生是非常坚强的、有一定传奇色彩的女性,她的一生经历了很多的坎坷和打击。”

受伤之后虽然周广仁也时常演奏,但也逐渐将精力投入到钢琴教育中。

她于20世纪80年代先后创办了“星海青少年钢琴学校”和“青岛乐友钢琴学校”,培育了千余名有发展潜力的琴童。

她还主持了中国业余钢琴考级活动,并多次组织全国青少年专业及业余钢琴比赛,挖掘和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钢琴苗子。

随后,她的教育事业还从培养青少年扩展到为中国钢琴艺术普及师资,创办了周广仁钢琴艺术中心,针对热衷于钢琴教育事业的优秀教师开办钢琴教室。

1994年,在周广仁的参与指导下,第一届北京国际钢琴比赛成功举办,这是中国第一次举办大型国际钢琴赛事。从邀请国际评委、到组织章程、到选曲目、选剧场、选钢琴,周广仁都亲自把关。

“一个国家艺术上要有高水平的东西,在国际上才站得住。”她曾在采访中说道。

从钢琴系主任到终身教授,在近半个多世纪的教育生涯中,她培育出的专业钢琴人才达三百多人。

她的许多学生在国内外一系列重要比赛中屡获大奖,涌现出了逄勃、盛原、刘宁、王笑寒等一大批知名青年钢琴家。

著名的钢琴教育家但昭义也是周广仁的学生之一,他曾培养出陈萨、张昊辰等著名钢琴演奏家。

人们或许不知道,如今桃李满天下的但昭义,曾在年少时的一场面试中因紧张而表现平平,尽管如此,周广仁仍旧收他做了学生。她常说,只要是用功的学生我都喜欢。

像她的名字一样,周广仁先生在钢琴普及教育事业上广施仁爱,在中国音乐界树立了正直、坚毅、宽容的精神榜样。

而在她的努力下,一代又一代钢琴家逐渐成长,成为了钢琴界的栋梁,活跃在国内外的舞台上。

她是当之无愧的“中国钢琴教育的灵魂”。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王琛

作者:王琛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