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在聋校校园里,他们感受着无穷无尽的快乐……
上海黄浦2022-03-08 12:37:36
3月4日晚,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的点火仪式上,运动员李瑞由于火炬较重,致使央视直播画面定格了近三十秒,最后在现场观众的加油声中,李瑞成功将火炬插入主火炬台,感动了所有在场的人及电视机前的观众。
在我们关注冬残奥会上残疾人运动员的飒爽英姿之余,不妨也关切一下同为残疾人的聋人孩子。在创建于1937年的上海市第四聋校(以下简称四聋),孩子们正在教师悉心教导下,在康复、学科、活动、技艺四大板块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内茁壮成长。
在四聋校长吴蓓芬看来,这些孩子除了患有先天或后天的听力障碍外,通过针对性教学,别的他们都能学会!

帮助孩子融入社会

“我们先分开读h-e-l-l-o,连起来读hello,表示问好的意思。”风和日丽的初春,四聋五年级教室里传出阵阵朗读声,原来是英语老师章老师正在授课,“接下来我们看视频。”视频播完,一位学生表示速度太快,章老师又播放了慢速版本的视频,在学生表示跟得上后,中速版的视频又放了一次……就是在这样一次又一次循序渐进地教导下,四聋的孩子得以成长。
据吴蓓芬介绍,和普通聋校的孩子相比,四聋的孩子虽都有不同程度的听力障碍,但在学校日常生活中,孩子们均用语言交流,再辅以手语表达。“这也是我们四聋的教学理念。希望我们的学生参与社会的各种活动,不要因为残疾而自卑,而要真正融入到社会。”在这样的理念下,四聋的孩子接受国家版的统一教材,语数英都在其中,只是把音乐课换成了律动课,即让孩子们通过打鼓、感受地板震动等视觉和触觉的途径感受音乐节奏。
在四聋,记者惊叹于这里孩子的全面能力。在走廊、绘画室,一幅幅绘画作品活灵活现,有的是学生临摹绘画课上所学,有的则把内心所想用绘画形式表达出来。
9年级的季天皓刚完成一堂活动课,便上台把自己刚写的日记与同学们进行分享,在这里,每个孩子都是主角。
活动室里,8年级学生正在用电脑控制机器人前进、后退,活动老师告诉记者,这些模型都是学生们亲手搭起来的,看着机器人缓慢前行,孩子们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季天皓告诉记者,自己刚来时连话都说不清楚。后来经过班主任老师的悉心教导,不仅能流畅表达,还当上了小主持人、小记者,为学校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9年级的陈赛杰算得上是四聋资历最“老”的学生,一待就是12年。他回忆说,得益于老师们的悉心呵护,这里的孩子茁壮成长,“4年级时,我老是闯祸,但老师一次又一次的原谅我,还告诉我对帮助过自己的人一定要懂得感恩。升上初中后,我当上了大队委员,积极帮助每个有困难的同学。”至于未来,陈赛杰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南京特殊教育学校,继续深造。

尊重孩子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四聋的特色是什么?在吴蓓芬看来,是学生集体教学中的个性化教学。她举例说,在一节五年级的语文课上,有的孩子只能学会一个词语,那老师只会要求他学一个词语;有的孩子能学一句句子,那么对这个孩子的要求就是写一句句子……在个性化教学理念下,校方对每个孩子的要求不尽相同,老师在备课时,同样按照学生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备课。
据介绍,四聋共有47名学生,在此情况下,45位各学科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展开个性化教学。
值得一提的是,校方正在探索一堂课上由两位老师同时进行教学,“一位老师应对有听力障碍的学生,另一位则对有听力障碍及智力障碍的学生进行教学。”吴蓓芬介绍道,“毕业的孩子有两个方向,一个是上海聋哑青年技术学校,另外还可以考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校,两个都属于高中教育的院校,经过高中教育以后还能考大学。”

在这里得到精细化康复服务

在四聋的教学理念中,康复引领四大核心之首,学校有着和医院相同的专业听力检测设备。借助这套设备,可以对学生进行听力检查,去监控他们听力的变化。“一来观察他本身的听力有没有下降,然后再检查助听器和人工耳蜗的效果,毕竟是电子产品,时间长了要去监控它的效果,如果发现问题我们会及时进行解决。”一位老师介绍说,“在测听室里,学生只要带上耳机,就能接受一系列的听力检测,再根据声音做出相应反应,以此来评估他们的听力状态。”
对于聋校教学而言,通过这套听力检测设备能知道学生今后学语言的困难在哪。有些孩子的确能听到声音,但他们的听神经存在问题,那校方就要对该名学生做一个精准评估,发现困难后,制定针对性训练,以此让学生得到听力康复的效果。
此外,校方还和上海诸多医院的耳科专家保持紧密联系,专家定期来校对学生听力和耳道进行检查,全面推进耳聋基因筛查,提高听力残疾预防与康复意识。
在“融通医教、融合学科、融汇生活、融达未来”的教育实践中,四聋正播撒智慧的种子,激活潜在的能力,助推听障儿童健康成长。
或许就像这张“四聋特快”车票上的留言一样,孩子们在四聋得到的快乐无穷无尽……

作者:张益
选稿:周超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