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史鉴丨扬州的琼花观
中国艺术报2022-03-07 22:47:00

没有想到,在这两千里之外的古广陵扬州,竟会“路遇”邱县老乡刘大观。

我去访朱自清故居,就要拐向朱氏故居的那个安乐巷了,无意间向右仰首之际,竟有好熟悉的题额“蕃厘观”三个大字闯入眼帘,这是我的乡贤,邱县籍引以为豪的清代文人官员刘大观的手迹。

多年前,邱县史志专家杨凤奎先生,一日见到我,说到刘大观,问询可否有精力兴趣对其进行研究,我那时正在致力于别的类项上,虽心亦向往,却是分心无术。后来看到邵福亮先生勇于担当,投入其中,今天业已成为颇有实绩的刘大观研究专家,亦是欣慰。

于是,得了时间,与盘踞在这里的邯郸画家庞现青先生携手前去探访蕃厘观,以便写文述知远在北方的邵先生以及关注刘大观的同道们。

根据史书“惟泰元尊,媪神蕃厘”,这里的蕃厘观始建于遥远的西汉时期,称后土祠。供奉后土女神,至宋徽宗取福多福大之意赐名蕃厘观,因观内有琼花一株,其树大花繁无双,又称“琼花观”。

关于琼花,我的知识几乎为零,来此观,始知天底下还有一种树开着琼花。其花大如盘,洁白似玉,聚伞花序生于枝端,周边为八朵萼片花,中间为小花,因周边八朵,而又呼为聚八仙。琼花目前为扬州市花,四五月开放的琼花,我初冬来此,自然是赶不上看花,但此时琼花的果实初红如豆,更有变黑者已大成熟。

我赶上了琼花的果实成熟的时节,红红黑黑的果实,一撮撮挂满枝头,像珠宝,似仙丹,在青绿的叶丛中很是清丽。

关于观里的琼花,在扬州有民间故事流传。据说,隋朝时,扬州东门外一位叫观郎的小伙子,在河边散步时救回一只受伤的白鹤。后来,观郎结婚时,白鹤衔来一粒种子,以示祝贺。种子长成一株琼花,阳春时节,琼花每隔一个时辰就会变换一种颜色,美艳之极。

琼花观壁间有琼花图石刻,阮元题曰:“琼花真本”四字。上又有题曰:“初,余至扬州访琼花,绅耆俱不能道其真状。乙巳归里后,有持内府所藏琼花真本求售者,后有广陵周式文考核精详,因《秘殿珠林》印,不敢留。吾友陈朗斋请摹一图,将归扬州而嵌诸蕃厘观壁,以广其传,余喜而为志。道光二十有五年秋月,长白麟庆识。”

我的乡贤刘大观,字正孚,号崧岚,清嘉庆八年(1803年),在候选道员期间,闲游扬州,等待朝廷任用。想这一时期,琼花观旧匾已废,当事人便请北来客人刘大人题了。是时,刘大观于此地游宴竟日,久之诗作得《邗上集》。他与扬州耆宿“三朝阁老”阮元友善,且是座上嘉宾,阮元即为《邗上集》写序,其文曰:“元曩辑《淮海英灵集》《扬州图经》,翻阅各家诗集于邗上,事迹特详,未尝不叹!风气、人物、园池、觞咏,每藉当时名家别集叠见侧出,掩卷凝想,如将见之。明代、国初不具论。近年,马氏玲珑山馆材力非甚饶健也,徒以聚书好客,扶助风雅,迄今家贫书散。而故宅玲珑一石,犹得歌于松岚观察诗集中,余可知矣!观察工诗善书,甲子(1804年)、乙丑(1805年)间,侨居扬州,勒所得诗为一卷,曰《邗上集》,体格蕴藉如渔洋。在扬州时,相遇之客,则有若吴榖人、胡西庚、洪稚存、方子云、王惕甫、乐莲裳诸君子;游宴之地,则有若筿园、康山、休园、白沙、翠竹、江村各园亭;相主之人,则有若沈既堂、江子屏、杨竹庐、江文叔诸旧家。诗之以邗上而得欤?抑邗上之得诗人也。余故幸邗上不甚陋,尚得屡见于各家之诗,甚且以此专勒集名也。嘉庆庚午(1810年)夏月扬州阮元序。”

在序中,阮元折服于刘大观诗中的“蕴藉”,他还夸说,扬州的诗坛领袖王士祯的诗便是如此。

尝有刘大观、阮元、朱文藻同题《山左学署八咏》,可堪为南北方诗坛佳话。兹亦特录刘、阮同题《四照楼》各一首云:“秋水横素波,群山入推荡。读书居此中,一览尽万象。”(刘大观)“落日城头雨,东风泉尚春。湖光复山色,齐向依栏人。”(阮元)

琼花观里的琼花诗有不少,也择录几首。北宋韩琦诗云:“维扬一株花,四海无同类。年年后土祠,独比琼瑶贵。”任扬州知府的欧阳修,曾建观内“无双亭”,并有诗云:“琼花芍药世无伦,偶不题诗便怨人。曾向无双亭下醉,自知不负广陵春。”也任过扬州知州的王禹偁,其写琼花的诗二首云:“谁移琪树下仙乡?二月轻冰八月霜。若使寿阳公主在,自当羞见落梅妆。”“春冰薄薄压枝柯,分与清香是月娥。忽似暑天深涧底,老松擎雪白娑婆。”

扬州的琼花观,坐落于文昌路中段,为今天的扬州市文联所在地,扬州美术馆亦设于此。

作者:韩修龙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