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双奥”服装设计师贺阳:把大道至简的中国文化穿给世界看
北京日报客户端2022-03-07 12:48:00

“冬残奥会制服和冬奥会制服完全一样,不用另外做一套,也不用拆换会徽。冬奥会结束后,冬奥会制服直接‘秒变’成冬残奥制服,非常方便、快捷,充分体现了我们中国服饰文化的节省之美。”

3月2日,“双奥”服装设计师、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馆长贺阳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实际上这个设计用了冬奥和冬残奥组合会徽,因为参与冬奥会的一部分工作人员要继续为冬残奥会服务,冬奥组委征得国际奥委会许可,以最简单的办法实现了两个奥运会的制服转换,就这么简单!

山水有大美而不言

贺阳说,中国文化告诉我们,山水有大美而不言。在我看来,简约就是美,简约就是自信。”

贺阳说,她的研究方向是“中国服饰传统中的“节用”与“慎术”造物观的研究““服饰的礼仪与功能研究”“从传统服饰造物思想与方法出发,研究当代中国服饰创新设计”;她身穿黑底蓝花的苗族风格上衣和黑色亚麻布长裤,乌黑的长发随便在后边挽起一个发卷儿,简单的打扮,根本看不出她是一位服装设计师,而那掩不住的简约之美,透着这位“双奥”服装设计师的不简单。

“走上服装设计之路,只因父亲说好就业。”贺阳说。她出生于长沙,五岁多跟在文工团工作的父母下放到郴州地区,高中时又随父母前往湘潭。父亲在文工团工作,母亲是声乐演员,贺阳家里的文艺氛围很浓。她的美术启蒙,源自文工团的舞美老师,小时候她会跟着舞美老师画布景,自己学做衣服,帮剧团演员做衣服,为剧团缝制幕布。

有一天,父亲的一位朋友来家里做客,谈到电影厂上奇缺做服装设计的人才。客人走后,父亲就建议贺阳学服装设计,父亲的观念很质朴,就是觉得做服装不愁就业。“因为不管什么时候,每个人都需要穿衣服。”

1979年,贺阳高考落第。她卧薪尝胆,在湘潭市群众艺术馆学画画,一学就是5年。1984年,贺阳如愿考上中央工艺美院服装系。

两次把“简约之美”融入奥运文化

2005年12月,贺阳和团队在北京服装学院一间工作室里开始了奥运制服设计之旅。奥运制服是指工作人员、志愿者、技术官员的服装。奥运会不仅是全世界优秀运动员的竞技盛会,也是展现主办国文化和形象的窗口,而奥运会制服设计正是最直观的表达方式之一。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但如果只是刻板地去使用,对其文化的本质理解不够,作品就不会有感染力。什么样的服装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应该有的样子?带着这样的思考,我们设计的出发点落在了‘祥云’纹样的理解和运用上。”贺阳介绍。

“祥云”的灵感来源于中国敦煌壁画中的云纹,它的线条流畅灵巧、圆中带方、富有动感,在白色的衬托下完美演绎出“祥瑞”“行云流水”的内涵,契合中国文化中东方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人文哲学。此外,“祥云”图形在衣服上的使用还遵循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节用思想,图形只在衣服前后中心的裁片和袖子中部出现,衣服侧面是单色,减少了拼合、对花等额外的工作量。衣服结构简单,剪裁、印染等环节操作起来更加便利。

2005年底,贺阳团队的“祥云”设计方案从200多个方案中脱颖而出,终获国际奥委会通过。紧接着,团队又承担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服装的设计工作。

2018年起,贺阳团队开始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的制服设计的调研和研究。2020年应征制服设计,其设计理念与北京2008年奥运会制服设计理念一脉相承,所不同的是在冬季增加了轻便、保暖等冬奥会元素要求。

“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的制服设计要比2008年更从容,更自信了。”贺阳说,为了突出北京与张家口合办冬奥会这一特点,团队使用中国水墨画的意象,将京张赛区山形、长城形态等核心图形表现出来,整体显得稳重大气。

贺阳说,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的制服设计,团队一共提交了19套作品,并经历了8轮版型优化,最后终于从全世界600多套作品中脱颖而出。

“长城灰”延续双奥之城风采

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制服主色为长城灰、霞光红、天霁蓝、瑞雪白4色。“‘长城灰’是链接双奥的颜色,来源于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色彩系统,由此可唤醒群体记忆,展现‘双奥之城’的风采和热情。”贺阳说。“在设计过程,将原本的彩色图形变成黑白色调后,惊喜地发现它们呈现出了雪山的状态,这种色调既有冰雪的意味,又有水墨山水画的感觉,将水墨艺术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运用于冬奥制服,蕴含了浓墨淡彩、至繁至简的文化精髓和独特意境,可以更好地体现中国特有的优雅与内敛,也是中国人民热爱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学观和价值观的体现。”贺阳说。

冬奥服装的配色设计,处处透露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浪漫与风韵。在区分工作人员、志愿者和技术官员这三种不同角色时,工作人员和技术官员贺阳在颜色上运用了传统的霞光红和墨色组合; 志愿者用了天霁蓝的色调,色彩比较亲和,图形比较动感。

纯洁的冰雪,激情的约会。瑞雪白是调和色,“瑞雪兆丰年”,契合了冬奥会在中国春节期间举办的时间节点,以及北国风光所独有的博大与隽永。

除了颜色的搭配,考虑到穿着者的舒适度和美观性,冬奥服装在视觉效果方面,上衣的下半部分颜色和裤子选用同一颜色,产生了整体的拉伸效果。侧面使用黑色,在修饰身形的同时,也会衬托着别的颜色更加的漂亮。考虑到很多工作人员要长时间在冰天雪地工作,进行设备的维护等等,面对极端的天气,冬奥服装选用了科技型的面料,使得大家在方便工作的同时,也达到了很好的保暖效果。

“冬奥会服装成品出来后,我和2004年雅典奥运会设计总监、国际奥委会品牌顾问西奥多拉进行过交流,她非常认可我们的作品,认为‘非常中国,也很时尚’!”贺阳说。

摄影 滕俊

作者:韩梅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