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潘向黎代表建议设置高校“间隔年” 助力青年学子明确人生规划
东方网2022-03-07 10:31:46

全国人大代表潘向黎(陈正宝 摄)

东方网记者包永婷3月7日报道: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潘向黎将提交一份有关设置高校“间隔年”(gap year)的建议。在她看来,设置“间隔年”,可以帮助青年学子明晰自己的天赋和志向,了解社会的情况和需要,为将来的发展选定方向。

所谓“间隔年”,是指青年在学习期间及毕业工作之前,异地或异国旅行或做一些与自己专业相关的临时工作、志愿者工作,并利用这段时间开拓视野、学习生存技能、增进自我了解,从而明确人生规划、更好融入社会。

潘向黎在建议中指出,在应试教育和高考冲刺的巨大压力下,许多青少年来不及对自己的天赋才能和兴趣爱好形成清晰认识,就必须作出大学专业选择甚至就业选择,这对未成年人或刚刚成年的年轻人,实在是过于艰难的选择。

“从目前国际上实施的‘间隔年’制度来看,其对于大学生等群体成长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潘向黎表示,间隔年”概念在我国尚未被接受,存在个人、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障碍和限制

建议提到,一些因素造成目前学生选择“间隔年”的实质性困难。“间隔年”容易与“留级”、对就业不利、得不到正面评价、家庭反对等问题相联系。同时,“间隔年”的学习活动多样,无法像统一的机构学习那样获得有效经历证明,各界对于“间隔年”的认定缺乏共识。大学生一旦毕业后选择“间隔年”,还会丧失应届生身份在就业市场的种种优势。

建议认为,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上有不少高质量公开课和电子教材,获取知识的途径不再限于象牙塔内。以“间隔年”的形式提供足够长度和深度的社会实践及自我教育窗口,有助于学生将课堂、网络知识与社会需要、个人发展联系起来,作出理性又真实情感的人生规划

潘向黎建议国内高校设置“间隔年”,可从制度推广、政策保障两方面入手。她表示,“间隔年”理念推广的第一主体就是高校,可根据各大学的教学理念和特色及当地社会大环境,鼓励高校自主开放和导入。期间发挥一流大学的引领作用,先行先试,积累可靠案例和模式后逐步在更大范围内推广。

此外,她还建议建立相关公益组织机构平台,以网站等形式提供“间隔年”活动信息,公开支持“间隔年”的大学名录,指导制定“间隔年”计划,邀请专家提供建议,并加强与海内外同类机构对接,逐步形成集共享信息、专业咨询、中介服务等功能的综合性交流平台,营造更加开放、自主的青年成长大环境。

作者:包永婷
选稿:孙衍康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