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细微之处见深情!周恩来与上海人民间的平凡故事,珍贵画面曝光
红色之声2022-03-05 10:41:40

今天(3月5日)

是周恩来诞辰124周年

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为中国之未来而革命

只“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

他日理万机,26载总理重任

为让世界认识中国而奔走

上海

是周恩来生前有重要活动的城市

(点击图片查看:周恩来在上海的奋斗足迹↓)

细微之处见深情

今天

跟着小红(ID:hszs1921)

一起来重温

周恩来与上海人民间的平凡故事

与老工人老战友共话当年

1957年12月22日下午,在中苏友好大厦(今上海展览中心)的一个大厅内,聚集着70多位曾经参加过闻名中外的五卅运动和上海三次武装起义的老同志,大家正等待着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的接见。

△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时的周恩来

30年后,老战友重逢时,周恩来还能记得一些老工人的面貌,叫得出他们的名字,清楚地说出在什么地点同他们一起战斗的情景。周恩来对大家说:“我第一次在上海和同志们见面,是1926年11月到1927年5月,整整6个月;第二次是1927年的冬天到1931年的冬天,差不多整整4年。我在上海的这两次工作,对我的教育意义很深,上海工人的三次武装起义,后两次我是参加的。武装起义是成功了,但我们的经验不足,不会领导。当时,我个人是负责领导武装的,就是没有经验,政治上不强。我是经过长期的斗争锻炼才逐渐坚强起来的。”

△1927年4月12日,上海群众集会游行抗议军队收缴工人武装

和工人喝一样的盐汽水

△1958年7月15日,周恩来在上海第三钢铁厂扩建工地视察

1958年7月,周恩来三次视察上海第一钢铁厂,了解钢铁生产的情况。

上钢一厂建于1938年11月。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五年计划加快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步伐,上钢一厂的钢产量不断提高。从1956年起,周恩来连续多次视察上海的钢铁厂,对上海钢铁事业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在视察上钢一厂期间,周恩来穿着白色炼钢服,戴着护目镜、安全帽和手套,与工人们一起炼钢。他像普通工人一样,站在炼钢炉台上,手拿铁锹,一锹一锹地把矿石投向炉膛。炉火映红了他的脸庞。快出钢了,周恩来问身边的工人道:“现在硫几只?磷几只?”那工人一听愣了,想不到周恩来对炼钢的工艺这么熟悉。他怀着极其敬佩的心情,向周恩来作了解释。接着,周恩来又忙着和大家一起出钢。补炉时,他端着满满的镁砂投向通红的炉膛,汗珠顺着脸颊淌下,他顾不上擦一擦,这时有人递来一条毛巾,又有人送上一杯冷饮,他接过后,边擦汗水边问道:“你们的冷饮呢?”周围的工人扬扬手中的汽水瓶,对他说:“我们都有。”“咦!怎么我的冷饮和你们的颜色不一样?”周恩来发现了问题。“这是给周总理准备的。”工人解释道。“你们能喝,为什么我就不能喝?”说着,周恩来拿起汽水瓶,和工人一样喝起了盐汽水。这是周恩来的一贯作风,他不搞任何特殊。在人民群众中,他始终是一个普通的劳动者

下午一点多钟,周恩来还没有吃饭,厂领导请他进餐,他看了看手表,向食堂走去,厂领导一看急了,马上说:“总理的饭已经准备好了。”他边走边说:“不用了,就到食堂去吃吧。”食堂里,还有一些工人在排队买饭,周恩来走到买饭的队伍中,自觉地排在后面。厂领导要替他排队,他笑着劝阻,坚持自己排队。轮到周恩来买菜了,他指着一盆卷心菜道:“这盆菜多少钱?”“5分。”“那好,我就吃这个菜吧。”炊事员将一盆菜盛得满满的递给了他,周恩来问道:“我是否特殊,怎么给我这么多?”炊事员道:“都是一样的。”周恩来看看别人碗里的菜,和自己的差不多,这才放心。这时,很多工人闻讯前来看望,周恩来一只手端着饭碗,另一只手与那一双双长满老茧的手紧紧相握。

鼓励演员到工人群众中去演

1953年10月的一天,上海文艺会堂正在举行晚会,演出京剧《泗洲城》。主演是20岁的武旦张美娟。当时,国内组织大型慰问团赴朝演出,华东实验京剧团的演员大部分都赴朝慰问,一向陪张美娟打出手、扔枪的助手们也全都赴朝了,因此,只得临时抽调张美娟的兄弟做下手。音乐场面也是现凑的。

△1957年12月24日,周恩来与著名昆剧演员俞振飞等合影

演出结束了,周恩来对张美娟这位京剧的后起之秀非常赞赏。他说:“女同志有这样的武功,打出手,很不容易。”他鼓励张美娟要努力学习,并指示华东实验京剧团的领导,要从政治上关心和培养年轻的演员,不能光在业务上使用。

周恩来不仅对小演员爱护备至,对戏剧艺术的发展也是十分关心。1961年初夏,周恩来在上海儿童艺术剧场观看上影演员剧团彩排的话剧《燎原》。幕间休息时,他问起最近上海文艺界的情况,有的同志反映一些戏剧的上座率不高,只有评弹还好些,周恩来特地问起淮剧,回答说也不太好。他听后,鼓励道:“你们淮剧是劳动人民喜爱的。过去没有剧场,现在虽然在中心区有了剧场,也不要只在中心区演出,要经常到工厂,到工人俱乐部,到广大工人群众中去演。”

△1959年9月,周恩来接见著名越剧演员徐玉兰、王文娟

牵挂为游艇模型配小驾驶员

1960年9月的一天,周恩来在中国福利会少年宫的航海模型室郑重地对少年们说:“希望你们好好学习,创造更大的成绩。社会主义祖国的海岸线很长,潜水艇能保卫祖国的海洋。”

△1957年12月15日,周恩来在上海市少年宫观看航模制作

看到潜艇,周恩来想起了游艇,问少年们是否已经为一艘游艇增加了小驾驶员,少年们马上回答,已为游艇配了一个小驾驶员。周恩来十分满意地笑了,夸奖孩子们做得好。

原来,1957年12月,周恩来曾经视察过中国福利会少年宫。那天,在模型室里,他看到一艘游艇模型,很感兴趣,说:“如果再加上一个小驾驶员,那就更有意义了。”这件事已过了3年,想不到,周恩来对这样的小事记得这么清楚。

缅怀周总理

来源:红色之声(ID:hszs1921)综合党史镜报、@中国历史研究院

编辑:shirley

审稿:钱程灿

选稿:夏阳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