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消费力惊人!法国每出口3支口红就有1支被中国人买下
第一财经2022-03-04 14:04:55

中国人在“面子”上的消费力不容小觑:法国每出口3支唇膏,就有1支销往中国市场。

来自法国美容企业联合会(FEBEA)的统计显示, 2021年,有超过三分之一的法国口红出口是售往中国市场的,而这一数值在2020年的报告中为四分之一。

法国作为全球第一大化妆品出口国,有百年化妆品、香精香料的商业积淀。法国的美妆产业是法国仅次于航空工业的第二大出口产业。法国50%以上的化妆品是出口的,法国化妆品占据了全球24%的市场份额。

法国美妆出口额在2021年恢复到疫情前水平,其中,彩妆、面部护理和香氛占据业绩贡献的前三位。 2021年,中国以19亿欧元的数额(约合人民币134.5亿元)成为法国美妆第一大出口国,占其总出口额的11.7%。与疫情前的2019年相较,法国美妆出口中国的销售额增长了56%。美国以18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27.5亿元)及11.2%的占比紧随其后。

疫情对于法国这一产业的影响巨大。2020年,法国美妆产品出口额为157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234亿元),同比2019年下滑11.8%。彼时,法国美容企业联合会主席Patrick O’Quin表示,这是继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法国美妆产品出口遭遇的最大降幅。

但当年,法国出口中国的美妆销售额却同比上涨20.7%。中国在2020年首次超越德国和美国,成为法国化妆品的第一大出口市场。2018年中国仅是法国第七大美妆出口国,2019年中国成为法国第四大美妆出口国。

从财报数据来看,中国市场对一些法国美妆品牌的销售贡献确实功不可没。

以欧莱雅集团为例,其2021年财报显示,北亚市场营收同比增长18.6%。其中,中国市场录得双位数增长,且第四季度较2019年同比增长超50%,主要得益于护肤和香氛品类的增长。欧莱雅还在其财报中提及了极富有中国电商特色的“双11”。2021年,欧莱雅成为天猫双11历史上首个“百亿”集团。其中,巴黎欧莱雅、兰蔻销售突破20亿元大关;单品方面,巴黎欧莱雅安瓶面膜成为唯一一个销售额超5亿元的爆款单品。

虽然目前中国只是欧莱雅集团的全球第二大市场,但欧莱雅北亚区总裁兼中国首席执行官费博瑞曾公开表示,中国必将成为欧莱雅集团最大的市场,这只是时间问题。

另一家法国奢侈品巨头LVMH集团的香水与美妆板块在2021上半年销售30.25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32亿元),实现了37%的有机收入增长。其中,迪奥在香水、彩妆和护肤上均获得不错表现。娇兰在护肤品的推动下増势良好,尤其是在中国市场。

疫情之后,中国市场的稳定性和活力优势凸显,让法国相关行业注意到了其中的巨大商机。

早在2020年年初,法国国家药品安全局上线了一个资质认证平台,允许法国普通化妆品生产商申请符合中国有关部门规定的生产质量管理体系相关资质认证。普通化妆品指的是洗发水、沐浴露、睫毛膏、香水等个人护理和美妆产品。

这意味着法国化妆品制造商一旦获得本国相关资质认证,其出口至中国的普通化妆品就可以免于动物试验。法国也成为欧盟国家中第一个能够进行这项符合中国政府要求认证的国家。

自2009年以来,欧盟就禁止在动物身上进行化妆品测试,但中国仍要求对进口化妆品和国产特殊用途化妆品进行动物实验,这直接影响了部分美妆品牌开拓中国市场。

Patrick O'Quin称,这项协议将帮助法国化妆品公司更顺畅、更快速地进入中国市场。

总部位于法国的欧洲最大皮肤学护肤品集团——皮尔法伯集团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市场的优势明显,皮尔法伯集团正在加快品牌在中国的市场布局。

作者:刘晓颖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