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物候日志:雨水,冰消泉动春山润
周到2022-02-20 08:37:11

“春雨润苍翠,逦迤遍山麓。野趣情所钟,泉石萦心目。”仿佛立春刚过,乍暖还寒,就迎来了壬寅孟春寅月中气雨水。俗谚“春雨贵如油”,为何这样说呢?我们从《康熙字典》对“雨”字释义中就可以找到答案。

在《康熙字典》中,引东汉刘熙《释名》曰:“雨,辅也,言辅时生养。”《大戴礼记》则曰“天地之气和则雨。”《尔雅·释天》将雨细分为“暴雨谓之涷,小雨谓之霡霂,久雨谓之淫。疾雨曰骤,徐雨曰零,久雨曰苦,时雨曰澍。”所以,这“春雨贵如油”所指应为辅时生养的润物之雨。《易经·彖传》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立春之后,绵密春雨滋润万物,春山氤氲,生机萌发。本期题图北宋郭熙的名画《早春图》正是描绘了这样一幅图景。

《早春图》采用全景式大场景,以高远、深远和平远“三远”构图,构建了一幅值得细细品味的山水图画。远观此画,山峰耸拔,气势雄伟,云蒸霞蔚,山峦苍润。以山顶苔点远树和画面底部的双松为中轴线,自上而下呈S形布局了五个山峦象征春、夏、长夏、秋、冬四季五行,如果我们以易经十二辟卦图来对应这幅早春图,就能解读此图更多的秘密了。

易经十二辟卦又称十二消息卦,是以乾坤两卦阴消阳息的轮回周期来概括周年气运变化的图示,其中又通过卦象五行生克关系来描述阴消阳息的能量消长规律。《早春图》中的五个山峦正是以具象的山水图景将气运周流变化隐喻于林树、山峦、流泉之中,与道家《五岳真形图》有异曲同工之妙。这可从郭熙著《林泉高致》里读出端倪:“凡经营下笔,必合天地。

何谓天地?谓如一尺半幅之上,上留天之位,下留地之位,中间方立意定景。”在画中天地立意定景,这是考验学问功夫的。《林泉高致》序中言:“《易》之《山坟》、《气坟》、《形坟》,出于三气。山如山,气如气,形如形,皆画之椎轮。黄帝制衣裳有章数或绘,皆画之本也。故舜十二章,山、龙、华虫,曰:观古人象。《尔雅》曰:画,象也。言象之所以为画尔。《易》卦说,观象系辞谓此。”由此可知,宋画山水中遵循着自先秦以来所形成的儒道两家对自然之道的认知,与以画味象的传统。因此,对于传统山水画而言,宋画之前的山水画可聚山水气韵于厅堂,自宋画之后的山水画多数只能叫风景画装饰环境而已。

如果有机会站在这幅《早春图》前含神凝眸去感受一下,记得用“赏宏观之气,中景之韵,细节之神”的三观法欣赏,先赏其宏观之气,远观感受整幅画的气势之美。再走近些细细品味其画韵之妙,自画底双松垂枝走势向左,沿汲水陵矶循蒸腾水气顺时针往上,逐个山峦依烟云走势,感受山中水气自左上至山顶后又自右向下形成飞瀑流泉,这一圈流转下来就是十二辟卦图中春夏秋冬四季气运的轨迹。

再赏其细节之神更有意思了,这幅画中山头上植被高低、多寡其实也与季节和节气的隐喻有关,而且画中几乎囊括了《林泉高致》中所列举的山水画所有元素,有山、峦、岳、岗、岭、崖、岑、岩;河谷、涧、潭、瀑、湫、泉;云、气、雾、烟、霭、岚、风;舟、亭、藤萝、树、人物。我们自右下开始看,相当于十二辟卦中冬至位置看起,水泉动,阳气生,细细品味这早春气象中蕴藏的四季之美。乾隆帝在《早春图》题画诗中云:“树才发叶溪开冻,楼阁仙居最上层。不藉柳桃闲点缀,春山早见气如蒸。”品读画上细节,有置身画中游之感,对于久居于都市中的人们而言,神游于春山之中,亦可放松身心。

“琴调心弦,棋炼心机,书畅心气,画养心神。”在早春乍暖还寒春雨绵绵之时,不妨赏赏画,养养神,《早春图》当为不二之选。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岳强

作者:岳强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