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网友在线求花滑歌单背后:音乐是如何走入冰雪运动的?
文汇2022-02-19 15:51:52

北京冬奥会即将临近尾声,冰雪运动着实在大众视野狠狠刷了一把存在感。而在其中,讨论度最高的运动之一,便是花样滑冰。作为观赏性与竞技性融合得天衣无缝的体育项目,其中的音乐也成为观众讨论度颇高的话题,纷纷在线求“一个花滑歌单”。

而殊不知,在花滑诞生之初,是一出“默剧”。

音乐第一次融入奥运会,是1908年伦敦举办的夏季奥运会。

而对于更普遍应用配乐的花样滑冰来说,最早也并没有音乐的依傍。而是纯技术的展现。运动员最早只能在冰上旋转两圈,如今已有选手挑战四圈。随着运动员技术的不断精进,单纯的炫技已经不能满足表现与观赏的需求。更具艺术美感的表达成为这一体育赛事的追求。达到了1932年的美国普莱西德湖冬奥会,花样滑冰首次将音乐“铺垫”在运动员表演之下,与冰上运动带来的视觉之美相得益彰。不过,当时运动员并不能自选曲目,而是赛场单曲循环演奏同一支曲子为所有选手伴奏。

古典乐尤其是芭蕾舞剧音乐首先成为不少选手的心头好。这是因为,一方面当时对于比赛选曲的限制较为严格,一度只允许纯器乐伴奏作品,出现人声的话也不能出现歌词;另一方面,古典音乐里的弦乐哀婉悠扬的感觉就仿佛是冰刀划过冰面的最好外化,形成绝妙的视听通感。而芭蕾,更是花样滑冰汲取养分的重要来源,很多花滑运动员都有芭蕾基础,因而选曲上,两者再契合不过。

种种因素作用下,《天鹅湖》成为双人滑选曲的最爱。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将芭蕾音乐提升到了交响乐的高度,其在欣赏性与叙事性上都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不管是舞剧中白天鹅、黑天鹅、还是王子的形象,都给予男单、女单以及双人滑以极大的施展空间。

直至2014年索契冬奥会,主场比拼的俄罗斯运动员,再次向本土音乐家致敬,选用了《天鹅湖》中黑天鹅的主题选段作为配乐,为俄罗斯赢得铜牌。

而花滑运动员在技巧的设计上,也参考了舞剧中芭蕾舞演员的相关技巧。

韩国花滑女皇金妍儿,多次在比赛中以高难度的旋转动作惊艳全世界。而在芭蕾舞剧《天鹅湖》中,最具代表性的高难度舞蹈动作黑天鹅的32挥鞭转,就是许多花滑比赛艺术动作设计的重要参考。比如韩国花滑女皇金妍儿,就参考了舞剧黑天鹅的

而在芭蕾舞剧《天鹅湖》中,最具代表性的高难度舞蹈动作黑天鹅独舞中的32圈挥鞭转,被韩国选手金妍儿吸收运用,助其赢得韩国花滑皇后的美誉。

此外,歌剧、与音乐剧也是热门选曲宝库。

《卡门》是花滑选手“撞曲”最严重的作品之一。作为全球上演率最高的歌剧之一,其戏剧色彩极其浓厚。在专业人士看来,其作为配乐的反差感能够很好地推动运动员情绪与力量的变化。

而《剧院魅影》《罗密欧与朱丽叶》等经典音乐剧也是花滑选曲热门。2012世锦赛,羽生结弦跳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成为令不少粉丝沉醉的“入坑之作”。

而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中国花滑选手在国际舞台崭露头角,越来越多的东方音乐也走向世界体育舞台。

今年冬奥赛场,中国选手金博洋选用的一曲《卧虎藏龙》同样令人印象深刻。

而在这之前,更被人所称道的,是1998年长野冬奥会上,陈露在女子单人滑赛场上的《梁祝》一舞。短短4分钟内浓缩了相识、相知、相爱、抗婚、化蝶的过程,惊艳世界。今年,北京冬奥会的花样滑冰女单自由滑比赛中,美国选手陈楷雯再次选用了《梁祝》。

直到2012年,国际滑联才正式投票通过,包含冰上舞蹈、男单、女单和双人滑的四大项目里,可以使用有歌词的音乐。这一规定于2014-2015赛季正式实施。而这一规定,被很多人视为冰上运动吸引年轻观众的一大关键。

此后,花滑歌单可谓“百花齐放”。比如今年冬奥会上,在男子单人滑中夺冠的美国选手陈巍,在自由滑比赛中选用了滚石乐队的《火箭人》,为一贯被视为优雅的花滑吹来一股劲风。而另一边,王诗玥、柳鑫宇这对搭档则在冰舞韵律舞中选用了猫王《麻烦》《蓝色羊皮靴》这两首“老摇滚”,玩转复古风情。

介绍了这么多,你的播放列表收藏了几首?

作者:比由

编辑:周敏娴

责任编辑:黄启哲

图:视觉中国

作者:比由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