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为什么冰糖葫芦代表北京?
周到2022-02-17 03:07:51

“冰墩墩”的设计团队负责人曹雪教授,曾说过这样一件趣事:之前参加某节目录制时,他和“冰丝带”、“飞扬火炬”的设计师偶然坐在一起聊天,竟然发现三人的设计理念均来自北京冰糖葫芦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冰糖葫芦能代表北京?

糖葫芦象征幸福和团圆

其实我在网上搜北京小吃的代表,冰糖葫芦之外,还找到了卤煮、豆汁、铜锅涮肉、北京烤鸭、炸酱面……这些答案中,且不说大肠和豆汁儿的那股子馊味儿不是一般人能承受,透过设计师的眼光看,其他哪个及得上糖葫芦的颜值呢?

糖葫芦好看它竹签儿穿/象征幸福和团圆/把幸福和团圆连成串/没有愁来没有烦”,连歌儿都那么好听。糖葫芦寓意更是美好——红彤彤的山楂果,整整齐齐在竹签上,外面裹上晶莹剔透的糖稀,热闹、喜庆。元宵节这天,北京新闻中心也特别推出了冰糖葫芦,师傅说:“糖葫芦,红色代表喜庆,圆溜溜一串一串代表团圆。”

网友说糖葫芦是“北京冬天里的一把火”,常常伴随着新春、庙会印在儿时的记忆里。看着锅子里熬的糖稀,咕噜噜冒着小泡,孩子们在这一刻出奇一致的耐心……

如今读到这些文字,我幼时的记忆也被唤醒。爸爸是天津人,到冬天也常常自己买山楂、做糖葫芦。看着他把糖葫芦两个两个串在牙签上,做成糖葫芦再整齐排列在冰凉的盘子上,所有的等待、期盼还有酸酸甜甜的口感,全部化作满足,现在回想起来还有父爱的幸福感。

糖葫芦是人人能享受的美味

冰糖葫芦被称为是“北京的符号”,“一吃糖葫芦,就想到北京”。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我还读到以下的说法,“北京的冬天是糖葫芦味儿的”,心下不免怀疑夸张。但当我在王府井步行街上,在前门大栅栏,在故宫东华门外的市井街巷,看到一对对情侣、闺蜜,甚至母亲孩子一人一根举着糖葫芦,我发现北京人确实爱吃糖葫芦。

为什么呢?老饕梁实秋早就在《雅舍谈吃》里写过,“夏天喝酸梅汤,冬天吃糖葫芦,在北平是不分阶级,人人都能享受的事美食博主任芸丽更将它形容为“北京冬天里的唯一指望”,“它走南闯北,谈不上贵价,也算不得寒酸,打一出现就是这副样子。熊熊一把火,燃烧在热闹里,冷清里,就这么烘着天南地北的人。没有人有功夫掰扯糖葫芦的贵贱。对在北京的秋冬里停留的人来说,谁不需要它那珍贵的一点红,一点甜和一点念想呢?

糖葫芦,在北京不分品牌,原本就是走街窜巷插在草木棒子、泡沫筒子上卖的,现在也是随处可见,哪怕走进王府井的食品店,也是8块钱一串。

为什么京糖葫芦最好吃?

长大之后,爸爸自然不会再给我做糖葫芦。偶尔女儿吃草莓糖葫芦的时候咬上一口,糖壳又腻又咯牙,托底的山楂也木木的。所以这次来北京,话题选中“糖葫芦”,心里还一直在纳闷:这么齁甜的东西,北京人怎么那么爱?

直到元宵节我吃了一口新闻中心的糖葫芦,脆生生入口即化的冰壳底下,山楂是温热的、面面的,正像曹雪教授形容冰墩墩冰壳之下的“暖和软”!这才发现,北京糖葫芦和南方的糖葫芦根本不是一回事儿。首先,不是所有糖葫芦,都是冰糖葫芦。冰糖熬出来的糖浆,不仅润肺止咳,而且颜色通透清澈、不粘牙、脆而不硬,甜味中还带着香气。所以,好吃的糖葫芦一定是冰糖熬出来的,白砂糖次之,麦芽糖更次。

其次是山楂,北京糖葫芦也会用很多食材,草莓、水果、山药、山药豆……但最大众的依然是山楂,也就是京津冀地区称为的“红果”。红果哪儿最好,有说承德兴隆,有说天津蓟县,总之果粒往往比南方的大上一圈,咬一口,略带点酸味的绵密和冰糖的脆甜搅拌在一起,终于能体会到美食博主写的“味蕾和灵魂被点亮的身心愉悦感”。另外,美食家们对摆放“冰糖葫芦”的盘子还有讲究,最好是大理石,散热均匀。

可惜“冰糖葫芦”真的不易储存携带,北方的室内温度高一会儿就化了,放进冰箱山楂的口感又差了,各位被勾起馋虫的朋友还是冬天到北京亲自来品尝一下吧。

 

最后说一个“冰糖葫芦”的典故:

800多年前,南宋宋光宗最宠爱的黄贵妃病了,什么都吃不下,什么方子都不管用。皇上只能发榜招天下神医,一个江湖郎中只是用冰糖熬制红果、让黄贵妃每顿饭前吃5-10枚,不出半个月就把病治好了。

这事儿传到民间,百姓吃了无不称好,没病也爱吃几颗。后来又有能人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加工,将用冰糖熬好的红果用一根竹签穿连起来,并取名为冰糖葫芦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晨报特派记者 王嫣

作者:晨报特派记者 王嫣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