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全球疫情将在何时结束?其实这是一个争议不断的问题
上观新闻2022-02-12 06:38:00

新冠疫情快结束了吗?想必这是不少人心中的疑问。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教授帕纳吉斯·加利亚萨托斯在近期采访中表示,随着目前疫苗接种率的提高,疫情或许将在6至8个月内结束。

这个预测依据是什么?我们并没有找到具体证据,但从全球单日新增病例数上来看,由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引起的第四轮疫情的确正在降温。相比此前的峰值(单日新增344万人),目前单日新增病例数已下降近28%,每日新增250万例左右。

各大洲单日新增病例数也都呈现下降趋势。其中,北美洲下降幅度较大,已从单日新增89万病例数的峰值,降至目前的25万左右,下降幅度接近72%。

奥密克戎成为主流毒株

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导致全球病例数增长速度快了6倍。 

根据霍普金斯大学的统计数据,截至北京时间2022年2月10日6时30分,全球累计确诊新冠病例已突破4亿例。从3亿到4亿,全球仅用了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可以比较的是,全球从累计2亿病例到3亿病例所用的时间为半年。 

目前,奥密克戎已成为各国主要流行毒株。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最新数据,自奥密克戎被发现以来,全球登记的感染人数已达到1.3亿人,约占新冠病例总量的33%。

奥密克戎感染病例占全美新增病例的99.9%。印度、英国、日本感染病例中奥密克戎占比也超过95%。韩国目前新冠感染病例中感染奥密克戎病毒的占比超过60%。

死亡人数还在上升

相比德尔塔等其他变异毒株,奥密克戎较为温和,毒性相对较低,虽然感染者占累计病例的三分之一,但其造成的死亡病例为50万人,仅占新冠死亡总数的0.8%。

不过,全球单日新增新冠肺炎死亡人数还在增加,尚未达到峰值。目前单日新增死亡人数在1万人左右。

在全球各大洲中,欧洲与北美洲的情况较为严重,2月10日,欧洲单日新增死亡人数为3382人,北美洲则为3200人,且都为上升趋势。

在美国,虽然新增确诊人数、ICU患者、新增住院人数都呈现下降趋势,但死亡人数依旧居高不下,平均每天超过2400人,是自去年冬天以来的最高水平。

加州大学欧文分校公共卫生教授安德鲁·诺伊默博士表示,新冠疫情在美国并未结束,病例被感染与死亡之间存在时间上的滞后。并且他预测,到今年3月1日,美国将有100万人死于新冠肺炎。

居民医疗受到影响

由于奥密克戎的高传染性,快速增长的病例导致各地医疗系统瘫痪,次生危机多发。

2022年2月,世界卫生组织 (WHO) 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全球129个国家的医疗卫生服务受到“严重影响”,并且与2021年初的调查相比“几乎没有改善”。 

36%的国家表示救护车与急诊室服务在内的紧急护理受到影响,医院无法及时、有效地救助患者;59%的国家表示部分手术被迫中断,例如髋关节和膝关节置换术等选择性手术;除此之外,有大约一半的国家表示在姑息和康复治疗方面缺乏人手。 

在本次调查的129个国家中,有19%的家庭称目前城市在医疗供给方面依旧存在困难,例如缺少相应的医务人员与相关设施。据统计,疫情导致美国近40万医护人员离职,并且有18个州存在医护人员严重短缺的情况。 

而根据报告《疫情对全球基础健康服务的影响》,全球有三分之一的国家在提供基本卫生服务方面面临重大挑战。例如,利比里亚有53%的机构缺少医疗物质;孟加拉国只有20%的机构报告有可用的呼吸面罩;而危地马拉有49%的城市显示医疗人力资源不足。

疫情何时结束仍在争议中

尽管奥密克戎的威胁尚未解除,但不少国家已放松警惕,对内取消了强制佩戴口罩的政策,延长了夜店、酒吧等场所的营业时长;对外则放宽了入境规定。 

美国新泽西州、特拉华州、康涅狄格州等都将结束校园“口罩令”;法国将从2月16日起重新开放夜店,恢复酒吧的吧台消费,重新允许在跨地区公共交通工具上饮食;瑞典已经解除几乎所有限制措施;澳大利亚将从2月21日起向所有完成全程接种疫苗的到访者重新开放;希腊则从2月7日开始,允许所有持欧盟新冠疫苗接种证明的旅客入境该国而无需进行新冠检测……

从政策上来看,西方国家对疫情的发展趋势较为乐观,但实际上,关于“疫情能否结束”“疫情何时结束”等问题,西方学界也是争议不断。

乐观派认为疫情至少将在今年结束,但对于“何时能结束”,他们都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尚未达成统一。

例如,前文提到的帕纳吉斯教授,预测疫情将在8月结束;而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克里斯·默里,他于今年1月在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上发表期刊,则预测今年3月将是新冠大流行的关键时间点,在此之后,病毒的传播水平将会降低。

同时,不少科学家也对疫情发展表示担忧。

慕尼黑工业大学病毒学研究所所长普罗茨表示,虽然奥密克戎导致的传染力会逐渐减弱,但德尔塔也有可能会卷土重来。

而德国海姆霍茨传染病研究中心的专家克劳泽则表示,他不认同奥密克戎将导致全球疫情结束这一乐观看法,“今后是否还会出现能够绕过人体免疫系统、并引发重症的新变异毒株,我们对此一无所知”。

既然专家都谁也说服不了谁,对于新冠病毒,看来还是依旧保持警惕为好。

选稿:郑闻文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