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现代人如何走近伟大的古人心灵?明天来听阿来解读杜甫、成都、诗
封面新闻2022-02-11 18:35:27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李白杜甫之所以被不停地谈论,而且有讨论的价值,一直不过时,正是因为他们都是特别有现代性的诗人。杜甫诗歌的伟大还更在于,对我们民族语言的贡献。杜甫的很多诗句已经进入了我们语言的血液中,成为汉语的一部分。

2月12日下午3点,由川观新闻、封面新闻、上行文化主办的“杜甫 成都 诗——阿来系列讲座”首期,将在川报集团西部文化产业中心“阿来书房”亮相。消息发布之后,受到大众热烈关注,一票难求。由于疫情防控要求,首期讲座仅设90席。如果您此次未能抢到入场票,可以通过收看视频直播的形式,在云上听阿来演讲。封面新闻客户端将对此次演讲进行全程视频直播。

李白杜甫不仅是中国诗歌史上的巨人,还是世界诗歌史上的两个奇迹。尤其是杜甫,在当代国际诗歌界更是名声日隆。2020年4月,BBC推出了一部关于诗歌、文学的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犹如一股清流,滋润了当时被疫情阴影笼罩着的全世界读者的心。这也是杜甫第一次以纪录片的方式,被详细地介绍英文世界。历史学家迈克尔·伍德在片中带领观众游访西安、洛阳、巩义、长沙、成都等杜甫所到之处,以“天地一沙鸥”的想象,完成了对杜甫的一次致敬之旅。莎剧演员伊恩·麦克莱恩爵士(甘道夫扮演者)在片中朗读英文版杜甫诗歌,深情、准确,让中国读者从另外一种语言,也能感受杜诗的灵魂。

伟大的灵魂总能吸引一代代隔世的知音,像一个宝贵的矿藏一样,发掘不尽。当代作家解读历史上的伟大心灵,也一直是一个优秀的人文传统。优秀的灵魂之光,一直给后辈文人带来不竭的营养。比如林语堂解读苏东坡、哈金写《李白传》等等。

在现当代,杜甫其人其诗也被不断解读,滋生出很多优秀的解读作品。作为一名当代优秀作家,阿来对杜甫精研甚深。他所理解的杜甫会有怎样的新颖之处,会闪烁出怎样的火花,令人期待。

在聆听讲座之前,我们梳理了两部现代人解读杜甫的卓越作品,以便我们更好地进入阿来讲杜甫的人文世界。

杜甫何以荣膺“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之称号?著名史学家、教育家洪业(1893—1980)在身处日寇囹圄之时,就曾以杜甫诗晨祷夕诵,自述平生以杜诗慰其大悲大喜。后寓居大洋彼岸,用英文写就本书(Tu Fu :China 's Greatest Poet ),这部由哈佛大学出版社于1952年出版的杜甫传记,迄今为止仍是海外汉学领域有关杜甫研究的最重要的著述。洪业的传记书写寄寓个人感情,全书译引杜诗达374首,融合史事,逐一析释,力求考实诗人生平踪迹。中文译者曾祥波是四川大学中文系文学学士,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硕士、博士。他曾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东亚系做访问学者。专研杜诗,研、译相得,译笔生动流畅。

熟识现代文学的读者大都知道,冯至(1905-1993)首先是位诗人,鲁迅那句“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的评语尤其引人注目。此外,冯至毕业于北大德文系,后来到德国留学,主修德语文学,兼及哲学等,获得了博士学位。1952年11月,冯至著述的《杜甫传》,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首度面世。冯至在杜甫和杜诗的研究上,结合了一些前人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不少自己的创见,堪称现当代研究杜甫的学人之中的翘楚。钱锺书和杨绛在给冯至的信件中写道:“此书前在《新观察》上见过,即惊佩为奇作,内容精实,结构完整,无论在学术方面,文艺方面,都是特出的作品。”

他作为一个现当代诗人,一个老派文人,却以一名史学家的细致和严谨,立体而全面地描绘了诗圣杜甫的一生。《杜甫传》不是一本堆砌史料、艰深晦涩的学术性著作,冯至先生以平易朴素的文笔,还原了一个有血有肉的诗中圣人。

《杜甫传》被收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亦可见其在研究杜甫的专著中的分量。

2021年,该书由浙江文艺出版社新版。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