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11人救治1.26万人次,他们的接力擦亮两代中国医生的“金字招牌”
上海嘉定2022-02-11 11:28:44

嘉定自1994年起派遣援摩医疗队,先后共有50人次前往摩洛哥。去年2月2日,嘉定区卫健委第五批援摩医疗队启程,进行为期两年的医疗救助。这是一支由区中心医院、区妇幼保健院、南翔医院等医院11名医生组建的医疗队,过去一年来,队员们克服身处大漠戈壁、缺医少药、语言不通等困难,凭借过硬的技术和不辞辛劳的工作态度,成功诊疗患者1.26万人次,开展各类手术4300余台,树立了中国援外医疗队的良好形象。

姜全明:二度出征,救治107岁病人

“回国后,我仍时常想起他们求助的眼神。”今年54岁的姜全明是此次医疗队的队长,这是他第二次前往摩洛哥,2014年至2016年,他曾在摩洛哥进行2年多的医疗服务。

姜全明告诉记者,他工作的医院在撒哈拉沙漠,由于医疗资源匮乏、交通不便,有时病人得了常见病会拖到性命垂危才来看医生,“比如当地大部分阑尾炎患者往往痛了四五天,发生阑尾穿孔后才来看病,严重的甚至出现腹腔化脓、感染性休克等症状,大大增加了我们的手术难度。”

半年前,姜全明医治了一位107岁高龄的患者。检查发现,老人肝脏里有巨大脓肿,并伴有腹腔积液,确诊为巨大肝脓肿合并腹膜炎。姜全明与嘉定援摩医生高玉平以及摩洛哥医生共同会诊后,随即为其制定手术治疗方案。

最终在中摩两方的默契合作下,手术成功摘除直径20厘米的巨大肝脓肿,老人住院一周后康复出院。“谢谢中国医生,救我一命。”临走前,老人和家属拉着姜全明和高玉平的手动情地说。

雷慧:擦亮两代人的“金字招牌”

“看到是中国医生接生,很安心,我前几个孩子也是中国医生接生的。”在医院的产房里,48岁的艾莎对来自嘉定区妇幼保健院的援摩医生雷慧表达感谢。

此前,艾莎已经生了九个孩子,第八个孩子也是嘉定医生接生的。得知嘉定医生又来了,艾莎直呼“很安心”。果然,艾莎顺利诞下一名7.2斤重的男婴。

雷慧告诉记者,受限于当地的条件和缺乏产检,当地危重孕妇比例很高,生产过程中也更容易出现难产的情况。“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当时有个产妇送过来时已经休克,意识模糊。抢救时,她的胎盘与子宫分离三分之一,胎儿已经没有了心跳,宫腔内还有大量积液。我们一边给她输血,一边手术,最后总算是保住了她的子宫。”雷慧说道。

自1975年起,中国每年派驻医疗队支援摩洛哥,几乎是两代人的坚守,让中国医生成为当地的一块“金字招牌”。有一次,嘉定援摩洛哥医疗队前往撒哈拉沙漠,途经一家咖啡馆,老板得知他们是中国医生后,马上叫来他的母亲、妻子和三个孩子,向他们致谢。原来,老板的母亲30多年前生产时,是中国医生做的剖腹产手术,老板自己10多年前得了肝包囊虫病,生命垂危,也是中国医生给他做的手术。后来,他的妻子生产,又是中国医生接生的。

图片说明:雷慧为患者进行妇科检查

“我们嘉定医生已经援摩28年了,看到招募通知后我第一时间报名,就是想接续擦亮这块‘金字招牌’。”雷慧说。

张德玉:病人的肯定是对我最大的褒奖

嘉定区中医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张德玉也是第二次参与援摩。

“我永远记得,那里有太多的白内障患者因未能得到及时治疗而继发青光眼,造成失明,令人惋惜。所以,这次我又去了。”张德玉表示,自己会竭尽所能帮助他们。

张德玉对口支援的是拉西迪亚眼科医院。拉西迪亚地处摩洛哥的东部山区,接壤撒哈拉大沙漠,是典型的沙漠戈壁地区。由于地势高、气候干燥、光照强、水资源匮乏,当地人的眼病发病率极高,尤其是白内障、泪囊炎、翼状胬肉等疾病。

眼科手术操作精细,每天十几台白内障超乳手术,对眼科医生而言是不小的压力。张德玉站在手术台上,没有助手,只能独立完成。为了又快又好地完成手术,他从不携带手机进手术室,也不敢多喝水,只为挤出时间来救助患者。

“医生,我什么时候才能重见光明?”张德玉在援摩时,曾遇到一位56岁的摩洛哥妇人,两年来,她因双眼患白内障而丧失视力,生活不能自理。如果要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只能手术,然而对于深眼窝、小眼球、浅前房的患者,手术难度和风险较大。

张德玉权衡再三,还是为患者实施了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通过仅有2.8毫米长的切口,成功完成微创手术治疗,并植入人工晶体,使她重获光明。

张德玉还在当地开展了青光眼小梁切除术、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以及泪囊鼻腔吻合术等新项目,用新技术为当地患者解除病痛。

图片说明:接诊单

“过去一年,我处理门急诊病人5000多人次,收治各类住院病人1000多人次,主持实施各类眼科手术近千台次,其中约90%是难度较高的四级手术。”张德玉说,患者一句最朴实的感谢、一个发自内心的微笑、一个不容推脱的吻手礼,都是对自己最好的褒奖。
作者:印沁沁
选稿:常善喻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