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
陈云精神风范展丨千锤百炼的党性意志和清正廉洁的个人作风
上海杨浦2022-02-10 20:11:57

为追思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人民情怀,坚守红色信仰,汲取初心力量,近日,《红色印记——陈云精神风范》专题展览在国歌展示馆举行。小编带你先睹为快~

1935年,在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上,陈云旗帜鲜明地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为确立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为在危难中挽救红军、挽救党,发挥了重大作用。图为遵义会议会场。

1936年春,陈云在《共产国际》杂志(中文版)第一、二期合刊上发表了《英勇的西征》,这篇文章在世界革命阵营内最早地宣传了中共与红军领袖毛泽东。

1937年12月至1944年3月,陈云担任中组部部长七年,创造性地领导党的组织建设、群众工作以及秘密工作,对党的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有重大建树。图为陈云在延安。

延安时期,党员人数急剧增加,但成分和思想也变得复杂。延安一个知识分子刘力功多次拒绝执行党的决定,中央党务委员会决定开除他的党籍并向全党公布。图为1939年5月23日陈云撰写的《为什么要开除刘力功的党籍》。

1940年3月19日,陈云在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五期学员毕业大会上作关于“严格遵守党的纪律”的演讲。图为演讲提纲手稿。

一个共产党员坚决地自觉地遵守党的纪律是他的义务。他不仅应该与一切破坏党纪的倾向作斗争,而且要着重与自己的一切破坏党纪的言论行动作斗争,使自己成为遵守党纪的模范。

——陈云1939年5月30日

《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

新中国成立后,陈云尤其重视整顿财经工作纪律。1950年6月6日,在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上,他重申了对投机倒把、破坏经济生产严厉制裁的措施,指出:“凡是妨害国计民生、投机操纵、偷税破坏等行为,都要反对,不能含糊,公开也这样讲”。

顾全大局、维护党内团结,是陈云一贯的作风。1954年2月10日,在中共七届四中全会上,陈云针对高岗、饶漱石分裂党的行为指出,保障党的团结,防止党的分裂,其责任主要是在高级领导人。

1976年在决定党和国家命运的关键时刻,陈云积极参与粉碎“四人帮”的决策过程和斗争,并为粉碎“四人帮”以后党和国家的工作思考良策。图为陈云对粉碎“四人帮”后各项工作的意见致李先念的信。

作为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陈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的每一个重大历史关头,都坚定维护邓小平在中央领导集体中的核心地位,维护党中央权威,同党和人民同心同德。图为陈云和邓小平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1978年12月到1987年10月,陈云兼任了九年中纪委第一书记,为新时期党的纪律检查事业做了大量开创性工作。1979年1月4日,他主持中纪委第一次全体会议开幕会,指出:“党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基本任务,就是要维护党规党法,整顿党风。”

1979年中纪委第一次全体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草稿)》,作为端正党风的党内法规依据。图为1979年2月陈云就中纪委相关文件说明致华国锋的信。

1980年11月14日,中纪委召开第三次贯彻《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座谈会,陈云提出“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的著名论断。图为《人民日报》关于座谈会的报道。

我赞成陈云同志讲的,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要严格执行《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坚持不懈地纠正各种不正之风,特别要坚决反对对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采取阳奉阴违、两面三刀的错误态度。

——引自邓小平1980年12月25日

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982年1月5日,陈云将中纪委报送的题为《广东一些地区走私活动猖獗》的《信访简报》批转邓小平等,并在批语中指出:“对严重的经济犯罪分子,我主张要严办几个,判刑几个,以至杀几个罪大恶极的,并且登报,否则党风无法整顿”。邓小平在陈云批语旁加写“雷厉风行,抓住不放”。图为陈云的批示及邓小平加写的批语。

1982年4月13日,《人民日报》刊登的《关于打击经济领域中严重犯罪活动的决定》。

1939年2月25日,陈云为《新中华报》题词:“为全中国人民彻底解放而奋斗”陈云十分关心新时期党的建设,高度重视中青年干部的选拔和培养。1981年9月26日,陈云在给邓小平等的信中指出:必须对“三种人”保持警惕,对这些人一个也不能提拔。

1982年9月6日,陈云在中共十二大上发言,指出:一方面要大胆提拔,加快提拔中青年干部,一方面又要严格把好政治标准这一关。要确实提拔那些党性强,作风正派,敢于坚持原则的人。

1984年12月3日和1985年5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严禁党政机关和党政干部经商、办企业的决定》和《关于禁止领导干部的子女、配偶经商的决定》。

1984年10月17日,陈云在中纪委《加强纪律检查工作,保证改革顺利进行》的报告上明确批示:“纪检工作应当研究新情况,适应新情况。党性原则和党的纪律不存在‘松绑’的问题。没有好的党风,改革是搞不好的。”

陈云退居二线后积极维护中央权威。1988年10月8日,他针对当时经济领域的要害问题,向中央负责同志提出八点意见,明确指出:“中央的政治权威,要有中央的经济权威作基础。没有中央的经济权威,中央的政治权威是不巩固的。”

在1989年政治风波的危难之际和关键时刻,陈云始终保持同党中央高度一致,积极号召老同志坚决拥护中共中央、国务院为制止动乱、稳定局势所作出的正确决策。图为陈云与老同志在一起。

1994年2月9日春节前夕,陈云和前来拜年的上海市党政负责同志作了《要维护和加强党中央的权威》的谈话。图为谈话的部分要点,也是陈云生前最后一篇谈话稿。

他从不做老好人,他总是旗帜鲜明地与危害党的思想、行为进行不妥协的斗争。

——引自王鹤寿

《沉痛悼念陈云同志》

《人民日报》1995年7月21日

陈云一生保持共产党员的本色,1992年10月,一家公司特制了一瓶酒要赠送给已卸任的中顾委主任陈云,他坚决退回。图为陈云纪念馆征集的酒瓶。

陈云的这件棉背心,从20世纪40年代一直穿到80年代,共有32块补丁,1985年捐赠给辽沈战役纪念馆。于若木才又为他做了一件,陈云一直穿到逝世。

晚年在北京医院住院期间,陈云一次不小心损坏了病房的台灯开关,出院当天他坚持赔偿。图为北京医院给陈云开具的赔款收据。(收据上是陈云的化名“于云”)

在教育子女问题上,陈云提出“读好书、做好人”的原则。他教导长女陈伟力做人要守规矩、自强自立,长大了为人民服务。图为20世纪80年代陈云与陈伟力在一起。

陈云不仅严格自束,对家人也严格要求。新中国成立初期,姐姐陈星在吴江住了一段时间后,陈云接她到北京,并委托中财委办公室致信吴江县长停发陈星的接济费用。

陈云给家人订的“三不准”家规:

不准搭乘他的公务车;

不准接触他看的文件;

子女不准随便进出他的办公室。

——《相濡以沫——于若木忆陈云》《陈云画传》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年版402页

欢迎前往观展,

学习和感悟陈云的崇高精神风范。

这份观展指南请收好↓

参观指南

展出日期

2022年1月24日-2022年2月21日

展出时间

周一至周六9:00-16:30(16:00停止入馆)

展出地点

杨浦区荆州路151号(国歌展示馆临展厅)

预约方式

关注国歌展示馆公众号,散客可通过沪游码、红途线上预约,团队请致电65458100预约参观

交通方式

地铁4号线、12号线(大连路站2号口)

请市民有序参观展览,遵守场所防疫规定,配合测体温、出示健康码等要求。

选稿:蒋昕婕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