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你经常用的“它”可能会致癌?很多人都做错了……
上海普陀2022-02-09 18:31:33

塑料瓶几乎家家都有

除了攒起来卖钱

这些塑料瓶

还会经常被拿来进行“废物利用”

比如说用来分装食用油、五谷杂粮等

但小伙伴们知道吗?

如果塑料瓶保存不当、使用时间过长

很有可能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损害你们的健康

塑料瓶使用不当会致癌吗

很多朋友说塑料瓶底部标有“1”的瓶子是一次性的,如果重复使用,其中所含的塑化剂容易析出,导致身体中的DNA发生突变,甚至会增加某些癌症的发生风险。

其实,“三角+数字”的标志是美国塑料工业协会制定的使用塑料种类的标志代码,可以让塑料的品种容易识别,回收的成本也会大幅度削减。

一般透明的矿泉水瓶底部会标有“1”的字样,它的材质主要是“PET”,全称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这种材质一般能耐热至70℃左右,使用条件一般在-20℃至70℃左右,这种塑料瓶不建议过度反复使用,最好用一两次就不要再用了,但很多家庭喜欢拿它来盛放食用油、调味料等等,并把它放置于灶台边,温度较高,可能会带来健康隐患。

而塑化剂,其实就是生活中常说的增塑剂,把它加到硬塑料中主要是为了增加弹性和耐用性。在塑化剂中使用最多的是“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DEHP)”。

对于塑化剂来说,只要符合世界各国对于塑化剂的使用量、残留量以及迁移量的规定,它是允许用于食品包装材料生产的。

那么,塑化剂是否致癌呢?

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癌症研究中心将“DEHP”列为2B类致癌物质,“2B类致癌物”主要是指“对人可能致癌,但证据有限或不足的物质”。

虽然以DEHP为代表的塑化剂,的确有可能在某些条件下,会从一些塑料制品中迁移到食物中而最终进入人体,但DEHP在食品包装中的使用是有严格限定的,其迁移量并不会达到对人体产生伤害的剂量,另外其对人体的致癌性本身证据不足。所以,“塑化剂致癌”还需要科学看待。

一张表了解塑料制品

目前常用的塑料有七类,分别存在于下列物品中,其中标有1、2、4、5的塑料制品安全性较好。

材质

常见产品

使用注意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饮料瓶、桶装水、日化用品

耐热至70℃易变形,使用10个月可能会释放致癌物,用一两次较为安全,不建议过度反复使用

高密度聚乙烯

食品及药品包装和清洁、沐浴产品,如酸奶瓶、口香糖瓶、沐浴露瓶

不易清洗,不建议循环使用

聚氯乙烯

塑料袋、桌垫、玩具小黄鸭、跳绳、橡皮

遇高温和油脂会释放有害物质,不宜接触食品

低密度聚乙烯

保鲜膜、塑料袋,牙膏等软管包装

避免高温,不宜接触含油脂的食物

聚丙烯

保鲜盒、塑料快餐盒、吸管、玩具、脸盆等

110℃以上易变形

聚苯乙烯

快餐盒、透明包装盒、一次性塑料餐具等、自助式托盘等

避免高温,有“苯乙烯”残留风险

其他

水杯、矿泉水桶、行李箱、瑜伽垫、仿瓷餐具等

除Tritan(共聚聚酯)外,不宜接触食品

塑料制品安全使用法则

1.矿泉水瓶:可以装油,不要装酒

不少人把矿泉水瓶当做百搭容器,用来装酒、油等。

●塑料瓶用来装油不会有太大危险,但不能放在过热的地方,比如灶台边,且需要定期更换。

●酒类最好不要装在塑料瓶里,因为酒精会溶解塑料。

2.塑料容器:选无异味、无黑点的

购买塑料容器等制品时,闻闻是否有焦味,看看是否有焦黑点。如果有,基本可确认是用回收废料做的,尤其是食品包装等接触食品或人体的,尽量少用。

尽量选择较大品牌。

3.塑料袋:选表面光滑、声音脆的

日常用的塑料袋有两种材质最常见,分别是PVC(3号)和PE(4号)材质。

● PVC(3号):摸起来发黏发涩,用手抖动声音小而闷,尽量不要接触食品。

● PE(4号):摸起来较润滑,有韧性,抖动时声音发脆,接触各类食品的安全性较高,但不适合高温加热,比如热水、微波炉。

4.尽量避免加热

打包盒、餐盒在日常生活中很常用,主要材质有两大类。

●发泡聚苯乙烯(6号):耐热性差,不能加热。

●聚丙烯(5号):餐盒较薄、透明,允许用微波炉加热。

但普通消费者难以分辨这两类餐盒,建议都不要微波加热。

塑料制品安全使用法则

1.矿泉水瓶:可以装油,但不能放在过热的地方,比如灶台边,需要定期更换,也不要装酒

2.塑料容器:选无异味、无黑点的

3.塑料袋:选表面光滑、声音脆的

4.餐盒、打包盒:尽量避免加热

选稿:严佳文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