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吃皮蛋会慢性中毒?它可能比你想象的更营养!但这些人最好别吃~
上海黄浦2022-02-08 10:50:02

一个小小的皮蛋,也能让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很多人开始解锁各种皮蛋吃法,凉菜皮蛋豆腐、擂辣椒皮蛋、皮蛋瘦肉粥、上汤皮蛋青菜……

然而,吃的时候,随之而来的还有各种疑虑:皮蛋黑乎乎的,是不是含铅量高,吃了后会慢性中毒?里面又花纹各异,是不是有很多有害物质?……

今天小编就来和大家好好讲一讲关于皮蛋的那些事~

皮蛋到底能不能放心吃?

皮蛋大多是鸭蛋制作而来的,但它不但通体黑黢黢的,还一点蛋香味都没有,反而有股刺鼻的味道~这不禁让人怀疑这皮蛋到底能不能吃?安不安全?

1、皮蛋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这么黑?

传统的皮蛋是以鸭蛋为原料,用生石灰(氧化钙)、草木灰、茶叶末、盐、黄丹粉、稻壳等成分混和稀泥灰,包裹腌制。而现代皮蛋的制作工艺已经逐步演变为烧碱、硫酸铜和浸泡工艺。

但至于皮蛋的黑,是正常的黑。皮蛋在腌制过程中,经历了一场蛋白质的分解与重组,又由于褐变产生了深色物质,但并不会产生有害物质。

2、皮蛋到底含不含铅?

皮蛋的确含铅。

皮蛋传统工艺中的重点辅料黄丹粉,主要成分是氧化铅,能起到防止过量的碱渗透导致蛋清水解的作用。而在皮蛋逐渐成熟的十几天中,必定会有一定剂量的氧化铅渗透到蛋内。

不过早在2015年起,国家规定皮蛋一律采用无铅工艺,在皮蛋生产过程中不可添加含铅的物质。

但要注意的是,市场上售卖的“无铅皮蛋”并不是完全没有“铅”!因为即使不加含铅的物质,也需要使用硫酸铜、硫酸锌、硫酸亚铁等金属盐,这些金属盐里会有少量杂质,可能包括铅。但这得在规定范围内。

只要皮蛋含铅量是不超过0.5mg/kg,就可以标为“无铅”。而且符合这个量的话,适量吃也并不会影响身体健康。

3、蛋壳上黑点多,含铅量高?

并不一定。

蛋壳上的黑斑,其实就是“加工助剂”发生化学反应后的沉积物。举例来说,若用硫酸铜制皮蛋,发生反应后会形成黑色的硫化铜沉积物,蛋壳上也就会有黑点。

而且黑点其实受制作温度、腌制时长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所以不能简单地说蛋壳上的黑斑多,就是含铅量超标。

鸭蛋变皮蛋,营养价值孰优孰劣?

1、皮蛋相对更易消化

皮蛋只是蛋白质发生变性,与新鲜的鸭蛋、鸡蛋相比,脂肪、蛋白质、硫胺素、核黄素等营养物质其实都没有发生较大的变化。

而在鲜蛋制作成皮蛋的过程中,蛋内的脂肪和蛋白质被分解,相对来说,减少了一定的消化压力,更易吸收。

不过,以下两方面的变化还是较明显的:

2、皮蛋中的维生素B含量减少

B族维生素喜酸怕碱,无论鸡蛋还是鸭蛋,形成松花蛋后,维生素B1和B2均有显著降低。

3、皮蛋的钠含量增高

皮蛋的钠含量是542mg/100g,差不多是鲜鸭蛋钠含量的5倍。一个剥了壳的皮蛋重量以60g来算,钠含量约有325g,相当于每天钠参考摄入量的1/5了。

而由于皮蛋的咸味不明显,用来做菜时往往还会加入大量的酱油、盐等,又会额外摄入更多的钠。

吃皮蛋,注意 4 件事

①每天最多吃一个皮蛋,若用皮蛋做菜,则最好少加甚至不加盐。

②孕妇和儿童,少吃或者不吃。因为皮蛋中难免含有铅,而孕妇和儿童的铅的吸收率比普通人群要高3倍~5倍,应尽量避开。

另外,有肝病的人也最好不吃,避免加重肝脏的解毒负担。

③切开后放置一会。因为皮蛋里含有一定的氨气和硫化氢,因此切开后应放置半小时,让其充分挥发一下。

④巧搭配。

*配上姜末、蒜一起吃,不仅能去腥,还能中和蛋白质中含有的碱性物质,有效去除碱涩味。

*配上豆腐。其中的蛋白质可与铅结合形成不溶物,加快排出体外;所含的钙可阻止机体对铅的吸收。

*搭配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维生素C与铅结合生成难溶于水而无毒的盐类,可随粪便排出体外。

如何挑选好的皮蛋?

1、找标志。选择包装完整并带有SC标志的合法企业的产品、从正规渠道购买。

皮蛋虽然是常温保存销售的食品,但是常温超过三个月很容易发生沙门氏菌污染,有可能造成食物中毒,购买时要特别注意保质期和上架时间。

2、看“颜值”。应挑选皮色灰白、无裂纹、蛋壳完整的皮蛋。

3、有颤动感。生蛋在生石灰等原料的作用下,蛋白质发生变性,逐渐凝固,变得很有弹性。如果用手晃一晃皮蛋,能明显感觉到里面有颤动感,说明皮蛋腌制好了。

4、剥壳品味。整个蛋白凝固状、不粘壳、呈半透明、有弹性的棕黄色,有松花样纹理;纵向剖开,蛋黄呈浅褐或浅黄色,中心较稀;没有刺鼻恶臭味或霉味。

5、闻一闻。皮蛋有淡淡的碱味,无其它异味,就是比较好的皮蛋。

选稿:潘子慧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