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暴露年龄了!这些上海交通的老物件、地方,你认识多少?
上海普陀2022-02-07 20:08:31

那些连接浦江两岸的轮渡里

有你的青春吗?

那些公交、地铁里

有你遇见或经历过的趣事吗?

上海交通行业有哪些“之最”?

哪些“首次”?

我们一起回味一下~


公交篇


说到上海公交车

有一特色你们肯定记忆犹新

每个售票员身上都有4大法宝

“慢字旗、票袋、票板、票钳”

当然还少不了经典台词

“上车请买票、月票请出示”


图片

图片


还有带有个人照片的月票

月票票面上印有各种交通工具的线描图

简洁而朴素

学生月票还能半价!


图片
图片

公交月票


有轨电车



在上世纪50年代的老上海街头,总能看到有轨电车穿梭在大街小巷,6路有轨电车自十六铺到武康路,相信串起了不少老上海人的童年记忆。

图片

1950年上海指南:法电2路、6路有轨电车


图片

1951年7月淮海中路上的有轨电车


1969年,1路、2路、3路、5路、8路有轨电车,依旧“奔跑”于上海的街头。


图片

徐家汇终点站停靠的2路等线路有轨电车


图片

1969年地图:3路有轨电车线走向


时代的变迁,为提高公共交通效能,改善市内交通,慢慢地,有轨电车逐渐被撤销,随着1975年2月1日,上海最后一条有轨电车线路3路停驶, 改行93路汽车。上海有轨电车也成为历史。


无轨电车


图片

26路SK561‎G型电车停靠在徐家汇终点站


无轨电车中,大家最熟悉的莫过于26路无轨电车。1960年6月1日,新辟26路无轨电车全线通车,该线路的开通,也拉开了上海滩无轨电车逐步取代有轨电车的序幕。


图片

26路4000型无轨电车驶经淮海中路常熟路口


26路也几经变更,1994年11月24日,26路由国脉公司冠名改称“国脉126路”。


图片

26路更名126路并被“国脉”冠名


2004年6月18日,巴士电车126路电车恢复原名26路(此前已撤下“国脉”),我们熟悉的26路又回来了~


26路SK510‎5GP-1型电车,虹桥路终点站


2008年2月29日,巴士新新26路改为汽车运营,置于26路头上的两根天线也木有了,给人焕然一新之感。


虽然改头换面,但这条贯穿于徐汇和黄浦,颇具历史韵味的线路,依旧承载着上海许多人的回忆,也见证了上海西南部发展腾飞的进程。


“巨龙”公交车


你还记得小时候坐过的“巨龙”公交车吗?还记得“巨龙车”里像手风琴一样的车厢连接处和“香蕉座位”吗?相信很多人还有和“巨龙车”的合影!


1983年,铰接式可控硅电车


上世纪60年代,为了缓解“乘车难”的问题,上海街头出现了一辆辆两节车厢的大容量铰接式公交车,由于车长是一般车辆的两倍,被市民们称为“巨龙车”。


1989年,铰接式高峰公共汽车


2020年8月24日,上海最后一辆柴油巨龙车最后一次发车,曾为缓解申城“乘车难”屡立战功的巨龙车,从此功成身退!


图片

图片


空调公交车


图片

1996年7月23日,上海第一辆公交空调车在46路公交线上亮相


46路,多少上海人的回忆呀!当时,上海第一辆公交空调车就在46路公交线上亮相,它恰如一阵春风,给饱受酷暑市民带来巨大惊喜。



轮渡


“乘摆渡船”,这种独特的交通方式曾经深深影响着上海人的生活。


图片

渡轮

图片

20世纪70年代的塘桥轮渡站

图片

改造前的董家渡轮渡站售票处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需要过江的人越来越多。在没有其他交通渠道可以选择的时代,轮渡曾经十分红火。


图片2003年前后,正在渡口等待过江的乘客。图片摄影 | 陆杰


图片图片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的世博水门及轮渡


每天上下班高峰,每个渡口前都拥着熙熙攘攘的人流。声声的汽笛声夹杂着人间百味,这是属于数代上海人共同且难忘的记忆。



地铁


图片


你还记得上海第一条地铁吗?1993年5月28日,上海地铁1号线南段(锦江乐园站至徐家汇站)开通试运营。当时,对上海市民来说:“是天大的喜事!”


图片

观光纪念卡

图片

上海地铁喜迎首批观光市民的新闻报道


随着近30年的发展,上海地铁从“一条线”长成“八爪鱼”,疾驰于城市空间,沟通了东南西北的联系,也带动了沿线经济的发展,这一张张老照片,也承载着我们的共同记忆。


图片

地铁潮


图片

上海首条无人驾驶APM(乘客自动运输系统)浦江线通车试运营


看到这些照片

有没有勾起你满满的回忆?


选稿:严佳文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