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春节黄金周,上海接待游客超10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77亿元
新民网2022-02-06 19:51:00

2022年春节,更多游客在“家门口”发掘新乐趣,周边游、本地游成为主旋律。据上海旅游大数据监测,春节假期接待游客1098.3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77.21亿元。

非遗体验唤醒老味道

防疫进入常态化,新春佳节,上海突出“高品质、海派风、有年味”,以“街道+非遗”“古镇+非遗”“商圈+非遗”“景区+非遗”等为主要场景,策划推出新春文旅活动近500项。

金山枫泾、宝山罗店、嘉定南翔、州桥老街水乡古镇通过展现非遗特色项目的彩灯氛围场景和非遗剪纸、古镇光影影像艺术、非遗老字号及非遗美食等新春民俗,营造“古镇过大年”氛围。豫园商城推出“上海老味道,非遗新体验”新春灯彩非遗文化主题演绎,推出新春非遗线路,开设非遗手作亲子体验课堂。闵行莘庄围绕虎年新春策划非遗灯会和猜灯谜、品非遗美食等活动。

此外,上海欢乐谷的新春国潮节、上海大世界的“阿拉过年”大世界新春游园会和非遗传习主题活动、群艺馆举办的以“赏年画过大年”为主题的新年画上海联展活动,及迎春金山农民画系列活动、影视奇妙之旅之“梦回老上海·寻味中国年”、穿越明朝过大年等传统新春活动,吸引市民漫步街区、古镇和郊野公园,领略上海韵味和郊野民俗。

海派城市考古激活微旅行

“海派城市考古”遇见农历新春,让市民游客深度触碰城市老风貌、感受城市烟火气。

黄浦区推出“苏河漫步 海派风韵”“苏河略影 静品闲情”微游产品,长宁区推出“建筑可阅读+民俗元宵”巴士微旅行,普陀区推出“乐嗨苏河”建筑可阅读打卡线路等海派考古产品,虹口区推出“闪亮的风采”“京剧小科班”等活动,静安区推出“年味·2022苏河荟非遗集市”等活动,丰富市民游客的苏河文旅体验,吸引更多市民游客“考古”发现苏河之美、品味苏河年味。

最新推出的海派城市考古线路,展示海派春节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在徐汇黄浦新年跑“虎”字,领略城市风情和街区风貌;在古漪园品尝“南翔小笼”,读懂江南味道;在全中国第一座整栋用混凝土浇筑的大楼黑石公寓街区漫步,阅读翰墨书香之美;在武康大楼邮局,给2022年的自己邮寄一张明信片,点亮一场充满能量感的城市微旅行。

酒店过年成新时尚

虎年新春,大量市民游客就地过年,由本地消费者占主流的“酒店过年潮”正日益兴起,成为欢度假日的新时尚。酒店精心策划推出运动、手作、赏山游水等各类新玩法,上海81家企业推出205种团圆饭、年夜饭套餐或特色单品,老字号的品质和送上门的贴心服务满足了市民品美食需求。

锦江集团推出涵盖锦江旗下17家高星级酒店餐饮优惠券的“寻味锦江·美食通兑券”和换个“新家”过大年活动;上航旅游集团推出“乐嗨上海过大年”年夜饭自由行产品套餐;春秋旅游推出“虎虎申威-骑行世界水乡会客厅”。据统计,春节假日宾旅馆平均客房出租率达40%,同比上升5个百分点。

看美展成度假新场景

虎年春节,上海文旅场所精心策划推出高品质、高颜值、高内涵展览和演出项目,满足市民游客看戏观展文化需求。

美术馆迎春画展和生肖画展带来新春喜庆氛围,中华艺术宫“上海中国画院2022迎春画展”、朱屺瞻艺术馆“虎贺今朝”、上海虹桥当代美术馆“啊呜啊呜老虎来了!第十三届国际少儿生肖绘画作品展”等品牌展览,为市民游客带来浓浓的虎年春意。

博物馆传统节庆民俗主题展展示中华传统文化底蕴,上海博物馆《虎笑寅年——中日虎年迎春展》展出与虎有关的精品馆藏文物和交流文物,上海市历史博物馆《福禄寿喜美好生活——中华吉祥文化特展》选取近300件自然、历史、艺术等门类的展品,展示吉祥文化的传承发展演变。

剧场内各类精彩文艺演出呈现舞台艺术独特魅力,上海大剧院经典芭蕾舞剧《天鹅湖》、兰心大戏院《龙腾虎跃闹新春——海派滑稽大荟萃》、上海音乐厅亲子音乐会《你是钢琴家》等剧目轮番上演。

在线文旅促消费

上海在线新平台、数字新媒体,开设过大年活动话题,云端分享申城过年新乐趣,促进新春线上文旅消费。

携程推出“乐嗨上海过大年”2022年春节系列活动,抖音开展“dou在上海过大年”专项活动,美团推出“虎年大吉 大有可为”活动、“乐嗨上海过大年”大众点评专区等,腾讯推出“乐嗨上海·好看中国年”专项活动等,吸引众多网友参与。据统计,过大年专题、专页累计曝光浏览量近6亿人次,过大年活动话题浏览、视频播放量达2.1亿,直播互动观看近400万人次。

上海各类公共文化场馆、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馆也推出了“云展览”“云演出”“云课堂”等云端体验活动。线上主要文旅活动累计吸引浏览量326.99万人次。

新民晚报记者 杨玉红

作者:杨玉红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