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西湖守兰人的春节美丽故事:花苞为伴 手留余香
中国新闻网2022-02-06 13:32:00

中新网杭州2月6日电 (记者 谢盼盼)守望花苞,这是西湖守兰人许晔的春节故事,春节正是兰花花苞开花的重要时期。

今年春节里,浙江迎来虎年首场大范围雨雪天气,湿冷感贯穿春节假期,而在浙江杭州花圃的兰苑里,五千多株兰花“无惧”风雪,傲然挺拔。

兰苑的杭州花圃所在地,位于杭州西湖景区,是久负盛名的花卉盆景观赏胜地。杭州人有爱花、种花的良好习俗。南宋时,陆游诗有“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说的就是此习俗。

许晔是“首届浙江建设工匠”、杭州市兰花协会副会长,已从事兰花养殖培育工作35年,养育的兰花获奖无数。2014年,他在西湖名胜区成立许晔园林绿化技能大师工作室,致力于兰花养殖培育。

今年春节,在兰苑里的五千多株珍贵兰花,整齐有序地摆放在兰苑的培养基地里。在蓝色薄膜覆盖下的它们绿意盎然,不经意间透露的青苔摆件彰显岁月痕迹。

兰花娇贵,耐不得寒冷,也耐不得高温。

西湖景区花港管理处许晔的大师工作室从控温、控湿、除虫、施肥着手,让兰花无惧寒冷、安然度冬。许晔说,相对而言,春节期间,工作室最重要任务是对兰花进行控温、控湿,如花房里面白天湿度大,要开窗通风,晚上要做好保温工作。

目前,兰苑基地里已经有花苞的兰花,约100盆,专门放在加温的花房里,这批饱含花苞的兰花,将在正月十五元宵期间迎来展览,如何让它们“适时”开花。许晔有自己的想法。

“既要催着开花,又不能让花开得太早导致折损。”他说,温室里的温度,每天由空调加温控制在24摄氏度左右,但随着空调加温,房间会干燥,因而要每隔两小时对花苞和盆面进行喷雾,以保持湿度,甚至连晚上也同样如此。

除了喷雾外,浇水又是另一项“本领”。

“兰花难养。”按照许晔说法是,浇水要恰在好处,多一分则容易烂根,少一分花秆不挺拔,会让兰花失去韵味。

若是温室里湿度过大,兰花就要生茎腐病,而兰花生病在根,表面却看不出来。“兰花的健康问题,我们只能凭经验观察,时刻不能放松。”许晔补充。

一株兰花千幅画,一株兰花万首诗。自孔子的“兰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屈原以兰喻佳人、美人、善人、德人之说被弘扬之后,兰花历来受重视。

杭州花圃兰苑所在的西湖花港管理处,多年来致力于发扬兰文化,不但保留、再现兰花稀有品种,也在多次展览中传承兰花文化。

许晔介绍,杭州花圃里的兰花,一开始是从民间收集起来,随着时间流转,当下兰苑的稀有兰花中,还有不少是清早期时期发现的兰花老种,如清乾隆时期的宋梅、康熙时期的汪字、嘉庆年间的龙字等。此外,不乏杭州本土发现的兰花“绿云”,自发现至今,也有百余年历史。

兰花界常说:“千梅万世选,一荷无处求”。

值得一提的是,在许晔园林绿化技能大师工作室手中,失传的老种“石堰荷素”兰花品种已经重新复原,并命名为“赤壳荷素”。

其实,在春兰品种里面,素心的品种很少,荷瓣的春兰品种更是稀少,如果它的花苞是赤壳的,更是旷古未有。“赤壳荷素”就是这样一盆春兰,当下为杭州花圃兰苑所独有。

由于“赤壳荷素”品种名贵,数量稀少,为了能更好地繁育保护这个品种,并增加苗数,大师工作室对“赤壳荷素”进行了分株、翻盆。

经过细心养护和照料,今年春节,“赤壳荷素”也顺利结上花苞。

“兰色结春光,氛氲掩众芳”。对许晔来说,兰花开了,春也就来了,“守护兰花,手有留香,今年春节的这份坚持,照例很值得。”(完)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