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千年名胜!苏州这里将有大变化
文汇2022-02-05 21:45:50

一条大运河,千年流淌,千年绵延,沟通南北,穿越古今,承载着无数繁华,也吟诵着古往今来人们的浪漫与诗意。

京杭大运河到苏州城南七八里处,有一颗“运河明珠”,曾引得文人骚客题咏无数。“云开霄汉远,春入五湖深。天外虹飞彩,波心日泻金。三江自襟带,双岛互浮沉。十里吴塘近,归帆带暝阴。”“白鹭下秋色,苍龙浮夕阳。”“玉轮初出无纤云,六十二洪各一月。”“印公豪敚苏公物,飞作吴中第一桥。”

昔人所见更奇绝,宝带桥横作天阙。她就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古代十大名桥之一,我国现存古代桥梁中最长的一座多孔石桥,卧于古运河与澹台湖之间玳玳河上的“苏州第一桥”——宝带桥。

▲《宝带长卧》

据隆庆《长洲县志》引陈循《宝带桥记》称:“苏州府城之南半舍,古运河之西,有桥曰宝带。运河自汉武帝时开,以通闽越贡赋,首尾亘震泽东壖百余里”,则苏州沟通闽越的运河段,开凿于汉武帝时,目的是为了运送闽越的贡赋。

唐元和年间,宝带桥由刺史王仲舒主持建造,筹措建桥资金,王仲舒带头将自己身上的宝带捐出来,宝带桥之名由此而来,又有说因桥似宝带浮于水上而得名。

2001年6月,宝带桥作为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2014年6月,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同意将中国大运河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宝带桥是其中的重要遗产点之一。

2019年6月,宝带桥成功入选江苏最美运河地标。

历经千年,宝带桥屡经兴废,多次重建、维修。2020年6月,宝带桥经过修缮,再次对外开放,现桥长约317米,宽约4米,桥下有53个桥孔连缀。

月圆之夜,据说找对了位置,能同时看到五十三个桥孔内,孔孔有月,月月明亮,犹如玉钱一串,堪称奇观。

正因如此,宝带桥古往今来都是苏州最知名的中秋赏月地之一,也是苏州人心头那一泓难舍的“白月光”。就在不久前,宝带桥——澹台湖公园被列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项目。据介绍,相关部门将按照4A景区建设标准对公园进行升级改造,计划建成包括大运河观光带,文化展示区、澹台怀古区、宝带串月区、长岛观渡区、景观花园区的“一带一环五区”效果,充分展现大运河文化的历史底蕴。预计2022年底前完成相关载体建设,2023年底完成周边配套工程。

如今古运河边,宝带桥旁,一座座文化新地标正在崛起,与千年古桥交相辉映。

吴文化博物馆

2020年6月,位于宝带桥西南侧的,吴文化博物馆建成投用。

▲吴文化博物馆

由湖畔远观,博物馆的主体建筑,灰白墙体、玻璃幕墙、错落有致,犹如散落在河网密布的水乡阡陌上的粉墙合院,又仿佛是一只只精心雕琢的子冈玉宝盒,将吴中的珍奇和精妙尽收其中。一开放,便成为了苏州新兴网红打卡点。

国家方志馆江南分馆

由苏州市方志办申请获批的国家方志馆江南分馆,正在筹建之中。根据规划公示,国家方志馆江南分馆位于苏州吴文化博物馆东侧,地上四层地下一层,总建筑面积14256.23平方米。

宝带桥——澹台湖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未来将形成“一河一湖一桥两馆”,尽显大运河文化之美。

▲宝带桥 | 张光科摄

闲暇之时,不妨走一走古运河,在波光与清风里,放松心情。或是走进吴文化博物馆,与历史对话,感受文化的脉搏。

古运河,新风貌,虎年和你一起走大运!

编辑:付鑫鑫

责任编辑:范兵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