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20名运动员20段人生,留存冬奥璀璨星河(上)丨冬奥特刊
周到2022-02-04 20:03:29

这里有20名运动员和20段不同的人生。它们以各自的方式留存于冬奥历史中,有些让人肃然起敬,有些引来一声叹息。

我们并非完全以运动员们的历史成绩作为选取标准,在竞技体育的世界里,永远有一些比金牌更重要的存在,比如对于运动的激情、对于对手的尊重、对于爱与和平的向往、对于人生而平等的追求以及对于生命和自然的敬畏。我们希望这里讲述的20个故事,可以带来更多人生的启发。

吉利斯·格拉夫斯特伦 Gillis Grafstrm

1893年6月7日-1938年4月14日,瑞典

史上唯一在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上都获得过个人项目金牌的运动员,也是奥运会花滑项目中唯一获得三枚个人项目金牌的男选手。

格拉夫斯特伦的奥运人生充满戏剧性,他在比利时安特卫普参加人生中的第一届奥运会(夏季)时,一只冰鞋上的冰刀断裂,因此不得不临时去市中心买鞋。当时能买到的只有老式冰鞋,但这并不妨碍他拿下自己花滑生涯中第一枚奥运金牌。

1924年的霞慕尼冬奥会上,他拖着被严重流感侵袭的身体拿下金牌。

1928年的冬奥会举办地圣莫里茨遭遇暖冬,冰质被严重影响。没关系,他还是冠军。

1932年,他的最后一届冬奥会上,在比赛中和一名摄影师相撞。冬奥三连冠梦想破碎,但还是拿到了银牌。

格拉夫斯特伦的婚姻也和他的冰上表演一样充满传奇性:他的太太是伟大音乐家门德尔松的曾孙女,两人都热衷收藏滑冰纪念品,为此走遍欧洲各地。这些花费时间和心力得来的收藏后来被他们分批捐献给包括世界花滑博物馆在内的机构。

格拉夫斯特伦1938年死于德国波茨坦,时年44岁的他属于绝对的英年早逝,而他以自己的一生告诉我们一个最质朴的道理:人生的长度和它的质量不相关。

威廉·菲斯克三世 William Fiske III

1911年6月4日-1940年8月17日,美国

在1928年和1932年冬奥会上,菲斯克作为美国雪车队舵手两度随队获得金牌,并在1932年冬奥会开幕式上扛起美国代表团大旗。

1939年二战爆发,菲斯克前往英国,宣称自己是加拿大公民,凭借英联邦国家公民身份得以加入英国皇家空军(RAF)志愿者预备役部队。菲斯克先在RAF的基础飞行训练学校受训,然后前往牛津郡接受进一步飞行培训。当他正式被RAF吸收入伍时,这个美国人兴奋地在日记中写道,“我相信自己可以宣称是战争爆发后第一个在英格兰加入英国皇家空军的美国公民。”他此后参加了以惨烈著称的“不列颠空战”,于1940年8月17日执行任务时阵亡。他也是最早死于二战的美国飞行员之一。

菲斯克生前还曾致力于建设位于科罗拉多州山上的阿斯彭滑雪场,他和同伴造起了那里的第一部滑雪缆车和旅馆,其他人在他死后接过了他未尽的工作。

艾迪·伊根 Eddie Eagan

1897年4月26日-1967年6月14日,美国

伊根至今保持的一项壮举是凭借不同的项目在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上先后成为冠军。1920年安特卫普奥运会,他在轻重量级拳击比赛中夺冠;几年后,作为美国雪车队的一员,他重返奥运赛场,又在1932年冬奥会一举夺金。

当伊根忙着在奥运赛场上夺金的同时,也没有放弃学业,这是一名真正的学霸:1921年毕业于耶鲁大学,后又进入哈佛大学攻读法律。1928年,他从自己人生中第三所名校牛津大学毕业,获得文科学士学位。

二战期间,世界大赛全部停摆,伊根报名入伍。他多次上过前线,凭借自己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多次获得荣誉勋章,以上校军衔退伍。

托尼·塞勒 Toni Sailer

1935年11月17日-2009年8月24日,奥地利

世界上最伟大的高山滑雪运动员之一。20岁时参加1956年冬奥会,一举揽下3枚金牌。两年后的世锦赛上又差一点复制神奇,收获了两金一银。1959年,由于在电影中参与滑雪场面拍摄而得到片酬,因此他的业余运动员身份受到质疑,巅峰期的他选择退出一切滑雪赛事。

离开赛场的塞勒经营起滑雪用品生意,成为一个成功商人。与此同时还频繁“触电”,1957-1971年间,参与了十多部电影的拍摄,他在这些并不太值得一提的电影中尽情挥洒自己的滑雪技艺。塞勒也一度做过职业歌手,出了18张专辑。

晚年,已然尝试过很多职业可能性的塞勒突然对此前毫不关心的政治产生了兴趣,并在2004年1月宣布自己要竞选奥地利基茨比尔市市长。但他在仅仅几周后就退出了选举,因为他直到那时才意识到,原来市长是一份全职工作。而显然,他的生活太充实了,没空全职做市长。

索尼娅·海妮 Sonja Henie

1912年4月8日-1969年10月12日,挪威

参加第一届冬奥会时,索尼娅·海妮不满12岁,在比赛中名列倒数第一,但已难掩光芒。未来三届冬奥会中,她将蝉联冠军。此外,她还曾10次在世锦赛夺冠。迄今为止,她仍是世界上收获奥运会以及世锦赛金牌最多的女子花滑运动员。

在她所属的年代,即使在挪威这样的北欧国家,正规的滑冰训练距离普通百姓仍很遥远。但海妮并非来自一个普通家庭,她的父亲是一名皮货商人,母亲也有丰厚的家产。在成为花滑运动员前,她是在挪威国内取得过排名的网球运动员,此外也擅长游泳和马术。当她决定成为一名花滑选手后,便不再上学。父亲为她聘请了世界上各领域最优秀的行家担任家庭教师,包括俄罗斯一代芭蕾舞名伶塔玛拉·卡萨维纳。

24岁这年退役后,她成为一名好莱坞影星,同时展开冰上巡回演出。在她演艺生涯顶峰时,她是好莱坞片酬最高的明星之一。每年仅各类演出和巡回活动就能赚到200万美元收入,同时还手握大把代言合同,绝对是当时世界上最富有的女性之一。但她的大好名声因和希特勒扯上关系而沾染污点,据说盖世太保曾在她家中墙上发现一幅她和希特勒的合影。

上世纪60年代中期,海妮被诊断为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1969年,57岁的她死于从巴黎回奥斯陆的航班上。

让-克劳德·基利 Jean-Claude Killy

1943年8月30日,法国

基利的传奇由一段破碎的婚姻缔造:他的父亲是一名二战时期自由法国的喷火式战斗机飞行员,战后怀揣对平静生活的向往,带领家人从巴黎郊区来到阿尔卑斯山脚下生活,在那里开了家滑雪器材商店,后又经营起旅馆。母亲嫌弃一成不变的生活,和一个男人跑了。父亲一人无力照顾三个孩子,便将他送到一所寄宿制学校,基利在那里爱上滑雪。15岁辍学,一年后就加入法国青年队。

上世纪60年代后期,基利成为高山滑雪项目上绝对的王者。1966-1967赛季,他已获得世界杯16项比赛中12个冠军。一年后的冬奥会,直接包揽高山滑雪3个小项金牌。由于那是第一届由美国广播公司通过彩色电视信号转播的冬奥会,他一夜之间风靡全美,签约著名的IM经纪公司。此后,他的脸出现在美国运通卡、美国联合航空、雪佛兰等广告中,并参演多部电影和电视剧。劳力士出过以他命名的腕表系列,有记者曾在文章中描述过和退役后的基利在滑雪场上擦肩而过的时刻:“他的身影一闪而过,又快又稳,但他频频停下,查看腕上的劳力士表。”

一切充满速度和激情的运动似乎都和基利有关:在他滑雪事业的鼎盛时期,他短暂地开过一阵赛车。1967年开着一辆保时捷911参加了号称欧洲最艰苦汽车赛事的Targa Florio大赛,拿了第七名;参加了1969年勒芒24小时拉力赛。他还曾担任过环法自行车赛道的首席执行官。

现在你去法国阿尔卑斯山区滑雪,将会发现不止一处滑雪场以他的名字命名。

阿德·申科 Ard Schenk

1944年9月16日,荷兰

人们提起他时更常用的是他的外号“冰上阿波罗”。身高1.9米,金发碧眼,这样的他一出现在1972年札幌冬奥会的速滑比赛现场,日本女观众就开始失控尖叫。他成为这届冬奥会上最大的明星,此前,他已经在连续三届世锦赛的速滑比赛中称霸。而在札幌,他三度登上最高领奖台。

申科曾连续三年当选荷兰年度运动员,他名下挂过20多项世界纪录。钟情园艺的荷兰人为了表达对于申科的热爱,将冬季绽放的金盏番红花以他的名字命名。一首写给他的流行歌曲还曾登顶过荷兰音乐排行榜。

迈克·艾鲁齐奥尼 Mike Eruzione

1954年10月25日,美国

1980年冬奥会冰球半决赛,美国队惊险战胜前苏联,此役被称为“冰上奇迹”。这支年轻的队伍此后顺理成章拿下冠军。艾鲁齐奥尼就是那支冠军队的队长,他在那场世纪之战中的壮举是为自己球队攻入了致胜进球。作为一名意大利后裔,他出生在一个吵吵闹闹的底层家庭,他的父亲在一家污水厂上班,兼职做酒保养活一大家子人,但艾鲁齐奥尼追逐冰球梦想的道路从未遭遇过阻滞。

“冰上奇迹”后来被搬上银幕,而前两年,他和另一名作者共同创作的自传——《1980年王者之师美国奥林匹克冰球队队长从未讲过的故事》出版,此书迅速爬上畅销书榜单。在回忆那场半决赛的细枝末节之余,也记录了这名队长一路来的奋斗经历。他说,希望将来自己的孙子们看过这本书以后会知道,他的生命中除了那个关键进球,还有很多精彩经历。

托马斯·瓦斯伯格 Thomas Wassberg

1956年3月27日,瑞典

这名瑞典越野滑雪运动员参加过1980年、1984年和1988年三届冬奥会,共获得4枚金牌,他也是1988年冬奥会瑞典代表团的旗手。这可能是冬奥会历史上最具奥林匹克精神的一位冠军,他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事迹是在1980年冬奥会的15公里越野滑雪赛中以0.01秒优势战胜芬兰选手夺冠,他随后向对方建议将这块金牌平分,因为“在一项15公里的竞赛中百分之一秒根本不算什么”。但他的提议被国际奥委会驳回,不过这一事件也让国际滑雪联合会此后更改了计时方式。

1980年,瓦斯伯格获得瑞典国内颁发的年度最重要体育成就奖金牌,而他的队友却无缘这一奖牌,他随即作出了拒绝领奖的决定。

拉米尼·盖耶 Lam ine Guèye

1960年7月18日,塞内加尔

这名塞内加尔滑雪运动员首次代表自己祖国参加冬奥会是1984年,他是冬奥会史上第一名黑人选手。他出生于达喀尔,祖父是塞内加尔社会主义运动党领导。8岁那年祖父去世,他被送到瑞士生活。那年圣诞,他人生中第一次见到雪。17岁的时候,他找到国际滑雪联合会,表达了自己成立塞内加尔滑雪联合会的想法,大家都以为他在开玩笑。在他的不懈努力下,联合会于1979年成立。1984年冬奥会后他曾短暂退役,但4年后在电视机前看到牙买加雪车队参加冬奥会比赛的场面时受到激励,又重回滑雪项目。1992年冬奥会,他参加了5个滑雪项目。两年后,他的身影再次出现在冬奥赛场上。

多年来,盖耶一直致力于为非洲运动员谋求平等。经过冬奥会准入资格改革后,1994年仅有3名非洲运动员获得冬奥会参赛资格,上一届则为19名。盖耶一直对这一改革感到愤愤不平,还曾向前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致信,“直到1992年冬奥会,每个国家都可以派四名选手参加高山滑雪每个项目的比赛,我们因此相信自己得到了平等对待。但这是最后一届真正的冬奥会。”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沈坤彧

作者:沈坤彧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