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松江非遗之叶榭软糕:百年松江味 藏于方寸中丨爱申活暖心春
上海松江2022-02-04 08:41:25

老上海的俗谚说“浦南点心三件宝,亭林馒头张泽饺,叶榭软糕呱呱叫”,名列三件宝之一的叶榭软糕是其中历史最为悠久的点心。叶榭软糕起源明清,至当代更成为“上海味道”的代表,是不少松江人走亲访友必备的伴手礼。可以说,一口叶榭软糕下去,留于唇齿之间的是四百年历史造就的绝妙风味。

叶榭软糕起源明代万历年间,当时商贾往来既带来了经济的流动,也使得不同食材开始出现在叶榭人的面前。于是,一种融合了不同风味又颇具特色的名点:叶榭软糕应运而生。通过数代点心师傅的努力,叶榭软糕最终形成了软糯香甜的独特口味,具有松、软、甜、香、肥五大特点。不仅在上海地区广受好评,而且还曾出口国外,2021年更是亮相于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云间稻粒,叶榭米香。叶榭软糕制糕所用的都是上海特色的农产品,并坚持使用优质松江大米作为原材料,正是这样的先天条件造就了叶榭软糕独特的风味。原材料由粳米浸泡发酵,经十六道工艺制作,最后经过筛粉、点坑、挤馅、铺面、脱模五道工序。

如今,一些传统美食制作技艺技艺面临着失传的困境,叶榭软糕却传承至今,在新时代继续焕发着生机。凭借对传统的继承和不断的创新,其于2011年被认定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2021年入选上海之根松江首届文化旅游节特色佳品……一次又一次的成功来源于传承人们的不懈努力。2017年,老师傅顾火南授徒朱燕,在这名年轻人的带领下,传承四百余年的叶榭软糕不但没有衰落下去,反而紧密“拥抱”互联网经济,通过直播、体验制作等方式得到积极推广,既创造了经济效益,也推广了本土的美食文化。叶榭软糕的复兴,正是源于“开放、创新、包容”的上海品格。

虎年新春,叶榭软糕充分考虑年轻群体的需求,推出了两款新年限定礼盒,这一消息一经公布便在网上引起广泛关注,前来订购和体验制作软糕的人们络绎不绝。看着这番场景,叶榭软糕当代传承人朱燕虽然忙碌,却也颇为欣慰。在米香的浸润与人们的脚步中,一盒盒热气腾腾的软糕新鲜出炉,百年的悠悠余味,便藏于这方寸之间。

选稿:唐风立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