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北京冬奥会 | 数说冬奥会花样滑冰项目
封面新闻2022-02-03 23:10:00

新华社北京2月3日电(记者王春燕、乐文婉、张寒)北京冬奥会花样滑冰项目4日将在首都体育馆率先开始团体赛的争夺。接下来,让我们从数字的角度看一看花样滑冰项目与奥林匹克的渊源。

1月31日,中国双人滑选手隋文静(左)/韩聪在首都体育馆训练。新华社记者曹灿摄

1908——花样滑冰1908年首次出现在奥运会上,而且是第四届夏季奥运会。此外,花样滑冰是唯一一个在25届奥运会上出现过的冬季项目(其中两次是在夏奥会上)。

1670——共有1670名运动员参加过奥运会花样滑冰项目比赛,其中女选手876人,男选手794人。

60米×30米——这是冬奥会花样滑冰赛场的标准尺寸。

51——美国选手在花滑项目上获得的奖牌最多,有51枚。加拿大和俄罗斯紧随其后,分别获得29枚和27枚。

38——芬兰选手沃尔特·雅各布松在1920年获得双人滑金牌时38岁,他以38岁零80天的“高龄”成为获得花滑奥运金牌最年长的运动员。

30——2022北京冬奥会男子、女子单人滑项目分别有30名选手获得参赛资格,双人滑的参赛资格是19对,冰舞则有23对选手获得资格。

27——共有来自27个国家(地区)奥委会的运动员获得过花滑项目的奖牌,哈萨克斯坦是第27个。

23——美国在女子单人滑项目上获得过23枚奥运奖牌,是在一个花滑小项上获得奖牌最多的国家(地区)。

21——共有21个国家(地区)奥委会的运动员获得过花滑金牌。

15——美国和俄罗斯分别获得过15枚花滑奥运金牌。

2018年2月12日,美国选手涩谷兄妹在平昌冬奥会花样滑冰团体赛冰舞自由舞比赛中。新华社记者王松摄

14——美国选手斯科特·阿伦在1964年获得男子单人滑铜牌,当时他年仅14岁,是奥运历史上最年轻的花滑奖牌获得者,同时也是冬奥会个人项目里获得奖牌的最年轻选手。

9——加拿大在男子单人滑项目中共获得9枚奖牌,但还没有获得过一枚该小项的金牌。

7——中国选手张昊创纪录地参加过7项冬奥会花滑比赛。他在2002年、2006年、2010年、2014年和2018年参加花滑双人滑项目,在2014年和2018年参加了团体赛。其中2006年搭档张丹获得双人滑银牌。

2018年2月15日,中国选手于小雨/张昊(右)在平昌冬奥会花样滑冰双人滑自由滑比赛中。新华社记者王松摄

5——加拿大的斯科特·莫伊尔和特莎·弗丘都在花滑项目中获得过5枚奥运奖牌,都是3金2银。

4——加拿大的库尔特·布朗宁是冬奥会花滑赛场上唯一一位四届世锦赛金牌获得者,但他没有获得过一枚冬奥会奖牌。

3——苏联选手伊琳娜·罗德宁娜是唯一一位获得过三枚双人滑金牌的运动员,她在1972年搭档阿列克谢·乌兰诺夫,1976年和1980年搭档亚历山大·扎伊采夫参赛。另外两名在同一个小项中获得三枚金牌的花滑选手分别是瑞典男子单人滑选手吉利斯·格拉夫斯特伦(分别于1920年、1924年和1928年夺金)和挪威女子单人滑选手索尼娅·赫尼(分别于1928年、1932年和1936年夺金)。

2——一届冬奥会上,由一个国家(地区)奥委会横扫花样滑冰一个小项的奖牌,共发生过两次,都是在男子单人滑项目。一次是1908年的瑞典,一次是1956年的美国。

1——一个项目颁发两枚金牌的情况发生过一次。加拿大的塞尔/佩尔蒂埃和俄罗斯的别列日娜娅/西哈鲁利泽在2002年花滑双人滑项目上分享了金牌。

编辑:丁文娴、王恒志、曹奕博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