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支招 | 每逢佳节胖三斤?教你6招过年健康饮食不发胖秘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22-02-02 11:35:00

春节假期

吃货们是否对饕餮大餐大快朵颐了呢?


在新春佳节亲友团聚,

觥筹交错、推杯换盏之际,

如何做到享受佳肴的同时保证健康,

避免“每逢佳节胖三斤”,

变得虎背熊腰呢?

不妨多多关注以下几条不发胖秘笈

指导专家: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营养科 邓宇虹主任医师

均衡膳食,合理搭配

过节期间,山珍海味、无肉不欢已经成为了中国传统观念中“富贵”的标志,与之相比,春节饭桌上的植物性食物往往少得可怜。

实际上,这样的饮食结构是本末倒置的。在安排餐食时,应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动物性食物为辅,食物多样化。下面来讲讲具体如何均衡搭配膳食,科学地控制热量摄入,防止发胖:


1

主食要粗细搭配

做饭的时候粗粮占1/3。相对于精白米面,粗粮含有膳食纤维、蛋白质、维生素都比较高,饱腹感强,消化吸收较慢,能够减少摄入量。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全谷类和杂豆类的每日推荐摄入量为50-150g、薯类50-100g。

2

多吃蔬菜,水果要适量

与主食对比,蔬菜属于热量含量低的食物(一斤的绿叶蔬菜仅产生约90千卡的热量,相当于一片方包),而且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可增强饱腹感。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水果的果糖含量较高,如香蕉、榴莲、桂圆、枣等,在推荐范围内应适当控制摄入。蔬菜类和水果类的每日推荐摄入量分别为300-500g以及200-350g。要尽量保证摄入蔬果的种类多样和色彩丰富。



3

肉类有选择地吃

过年期间的大鱼大肉无法避免,可以选择易消化、脂肪含量低的肉类:以鱼虾、去皮的鸡鸭肉为主,其次是猪牛羊精瘦肉(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尽量减少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和腌制、熏烤类肉品的摄入。膳食指南推荐每日摄入畜禽肉40-60g、鱼虾肉40-75g、蛋类40-50g。过节期间难免多吃,我们无需精准计算每一顿的肉类摄入,如果当日午餐吃肉较多,则晚餐注意少吃,以此类推,灵活调整。

饮食有度,不可暴饮暴食

用餐时不宜胡吃海喝,而应细嚼慢咽,每口食物咀嚼20-25次,这样容易得到饱腹感。因为大脑需要约20分钟才可接收到“饱足”的信号,进食过快容易导致过量饮食,每餐吃八分饱为好。改变选择固定的碗就餐,250ml标准碗不大不小,可轻松控制食量。烹饪时选择少油少盐的方式为佳,例如拌、煮、蒸,以清淡为主。每日摄入盐的量应小于6g,油的每日推荐摄入量为25-30g。


限制酒和饮料的摄入

饮酒要适度,切莫贪杯。事实上,酒精的热量含量非常高,每1克酒精就可产生7千卡的热量(接近于油,10克油含有9千卡热量)。并且酒中含有大量的麦芽糖及氨基酸等物质,进入人体后会转化成葡萄糖,如果糖分得不到完全的代谢,就会转化为脂肪积聚在体内,从而导致肥胖。

饮酒对身体没有任何好处,实在要喝建议:男性一天饮用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g(相当于啤酒750ml,葡萄酒250ml,38%度白酒75ml,高度白酒50ml),女性不超过15g(相当于啤酒450ml,葡萄酒150ml,38%度白酒50ml,高度白酒30ml)。

多数含糖饮料的糖量约为8-11%,部分高达13%以上。如果不希望发胖,就要注意限制碳酸饮料、奶茶等高能量、高糖饮品的摄入,不能把饮料当水喝。在餐桌上,用白开水、淡茶水、无糖酸奶和鲜榨果汁代替酒类和饮料是健康可取的。

零食选择有讲究

零食美味好吃,但是里面的“隐形热量”不容小觑:例如常见的零食:德芙榛仁巧克力100(克)热量=568千卡,蓝罐曲奇100(克)热量=525千卡,品客原味薯片=25(克) 热量578千卡,相当于一顿饭的热量。

因此:注意少吃高糖、高盐、高脂肪的零食,包括饼干、蛋糕、糖果、果脯蜜饯、巧克力、蛋黄酥、冰淇淋、膨化食品等。许多加工食品除了能量高,还含有反式脂肪酸,增加机体肥胖的风险,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天来自反式脂肪酸的热量不超过食物总热量的1%(≈2克)。

所以,零食应优先考虑新鲜水果和奶类,适量摄入未加工的坚果(每天约一手心的量即可)。


特殊人群要注意

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要尤其避免高脂饮食、过度饮酒、用餐过饱等。

  • 高血压患者的饮食以少油、低钠盐、低热量、低胆固醇以及低动物脂肪为主。

  • 痛风或高尿酸血症的患者应减少浓肉汤、动物内脏和海鲜的摄入。

  • 糖尿病患者要注意饮食的定时定量,进食顺序:汤→蔬菜→肉类→粗杂粮主食。

体育活动不能少

管住嘴,迈开腿!

春节期间与其在家中久坐,

不如把握团圆的大好时光,

约上家人朋友,

每天进行45-60分钟的户外运动,

一起散步、爬山、跑步、骑车、打球等等,

对能量的消耗说hi-hi,

对长胖的烦恼说bye-bye!


来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以上图片来源网络)

通讯员:凌安琪、曾婷、许咏怡

编辑:海珊   责编:邹向东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注重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联系和投稿邮箱:jiankangGZ@126.com

作者:凌安琪、曾婷、许咏怡
选稿:郑闻文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