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晨读 | 在古典诗词里过个穿越年
新民网2022-02-02 07:00:00

中国古诗词里的过年,为我们留下了先人生活的生动记录。

检阅中国古诗词,写到过年的显然不少。周朝始立年,后来便有涉及过年的诗歌陆续出现。如曹植的《元会》:“初岁元祚,吉日惟良。乃为嘉会,宴此高堂”,共有四节,写出曹魏时代新年元旦贺岁的场面和全程。唐诗中有几首写在除夕之夜个人心情的,如边塞诗人高适的《除夜作》:“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对于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漂泊者,这首诗总能引起共鸣。我三十多岁时曾有两年客居拉萨不能回家过年,也曾夜思千里。

贺岁诗或写过年的诗,以宋代诗词为多,且不乏名篇佳构,一直传诵至今。根据我的主观判断,被后人引述最多的大概率有两首。一首是北宋诗人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桃符是用两块桃木书写两门神的名字,或用纸画两门神像,分挂或分贴在门的两边,据说有驱鬼辟邪的作用。主政改革的宰相王安石显然以“新桃换旧符”除旧迎新的过年习俗,寓改革之意于其中,其良苦用心可见一斑。元日是旧历的“元旦”,也即年初一。20世纪民国推行公历,却把旧历元旦移花接木作为公历一月一日的称谓了。另一首影响深远的诗,是王安石的前辈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青衫袖”。元夜即正月十五元宵夜,以今喻古,乃中国古代的情人节,或曰狂欢节。这还得感谢汉武帝时代的太史令司马迁,他创太初历时,就把元宵节定为重大节日。之后历代元宵夜不宵禁,男女老少皆可上街观灯游乐。未婚女子也可走出深闺“看人”,双方若看对了眼,当场便可约会。故欧阳修有“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之语,终成千古名句。比起王安石的政治情结,欧阳修多了一份罗曼蒂克的情怀。我是从读者接受的角度来判断这两首是“年诗”中影响力最大的。谓予不信,可用大数据去测定。

现在常有科幻小说或科幻电影表现穿越。若问想穿越到本国曾经的哪朝哪代,据说不少人会选择宋代。人们从北宋天才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生动形象地目击到当时东京水陆交通发达、商业繁荣、贸易自由、生活便利,一派生机勃勃的都市景象。可与此画互为佐证的是宋人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所记多为宋徽宗时代都城开封的繁华景象:“举目则青楼画阁,绣户珠帘。雕车竞驻于天街,宝马争驰于御路,金翠耀目,罗绮飘香。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从宋词中,可以更多地看到集豪放与婉约为两面一体的宋代文化。若继续发问在哪个节日穿越而至,那最好就是春节。如果只去一天,那无疑就是元宵节了。如觉得北宋欧阳修那首写得简约,那还有南宋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可以补充。词曰:“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火树银花、宝马香车、急管繁弦、明月彩灯,元宵之夜是如此的令人意乱情迷。更有华服时装、笑语盈盈、暗香袭人的女子飘然而行,足以令少年春心沦陷,便急急忙忙去追寻。辛词向以豪迈雄健著称,可元夕词写得如此婉约动人,不得不令人叹服。有人说此词另有寄托,似乎非要找出政治上的微言大义来不可。我以为大可不必穿凿附会,硬要把读者从审美享受中拖出来耳提面命一番,岂非大煞风景?

如果将来发明了时光机得以实施穿越,那我建议穿越者去会会一身都是艺术细胞的宋徽宗赵佶。我虽然不太欣赏他自创的瘦金体,但对他的狂草还是买账的。至于他的绢本设色画《瑞鹤图》,则视角独特,构图新颖,由形入神,皆自出机杼,可谓冠绝古今。但他根本不适合做皇帝,不如劝他仅管翰林图画院即可。假若他听劝,北宋王朝也就不会在金戈铁马下归于灭亡了。

春节期间,历来有拜年习俗。明代陆容在《菽园杂记》中写道:“京师元旦,上自朝官,下至庶人,往来交错道路者连日,谓之‘拜年’”。在吏风腐败的时代,这煕熙攘攘的拜年队伍里大抵不乏买官鬻爵者。但也有既不求见也不送礼的拜年。明代才子文徵明《拜年》诗曰:“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文徵明一生只做过三年翰林院待诏,随即辞官回乡,诗、文、书、画皆绝,为人也就洒脱。朋友之间都可简便从事,所谓拜年仅互投名刺而已,并不需要照面。其实宋代就有这种象征性拜年的简便风尚,甚至不必亲自去投名刺。宋人周辉在《清波杂志》中就有记载:“宋元佑年间,新年贺节,往往使用佣仆持名刺代往”。拜年的简化,在微信时代的今天,那就到了无与伦比的地步。发个吉庆一点的表情包到群里,等于过去的团拜,却省去了许多繁文缛节,更不必准备茶水糖果。在朋友圈里发个拜年的表情包,那就叫圈拜。有的人微信朋友圈有千把人,那更是省钱省力了。如果一对一地用微信视频拜年,那就与登门拜年差不多了。至于发送微信红包,那就等于当面发压岁钱了。文徵明说“世人嫌简不嫌虚”。我说自从用了微信,日日操练,已经简、虚两不嫌了。

如果谁过年时穿越到明代,请把这个发明告知文徵明,让他不必抱憾。呵呵!(王纪人)

作者:王纪人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